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 “扶志”“扶智”两手抓

为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强调扶贫工作往深里做、实里做,及时了解贫困群众特别是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需求,第一时间跟上帮扶,积极引导他们创业就业,力争帮扶一人,致富一方。

一波三折,“门外汉”成长为水产养殖专业户

日前,记者走进寇家坞社区居民王梅诚的家庭农场。农场占地面积不小,养虾、蟹的水塘有30多亩,还有一个1亩多地的大棚,里面育着虾苗,大棚四周空闲地上散养着鸡、鸭、鹅。见到王梅诚时,他刚接到一个网上订购虾苗的订单,正在打包发货。

王梅诚患有先天性疾病,腿脚不便,从小干不了重活。大学毕业后,他在外工作了几年,生活还算稳定。后来,他发现门户网站发展潜力大,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就辞职创立门户网站,结果失败。

2014年,他回到老家,看中了村西头的一片旧水塘。在他眼里,农村是块“新大陆”,特别是随着快递物流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广,于是,他借了5000元,承包下村里的旧水塘,并在亲朋好友帮助下,将水塘进行了修整,当年就养起了虾。养殖过程很顺利,但在出网时,由于经验不足,成虾大量死亡,原本价值几万元的虾只卖了几百元。

后来,王梅诚又引种大闸蟹,6000多斤大闸蟹成熟后却没有销路,没办法,他与母亲凌晨三四点跑到西关农贸市场卖货,但5元/斤无人问津,最后大闸蟹全跑出了水塘。

接二连三的失败没有打垮王梅诚。他说:“坚持下去就能赢。”2016年,他又养了闸蟹。也是在这个时候,园区工作人员引导他走上电商销售之路,并帮他外出学习电商知识,慢慢地,他也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平台宣传自己的闸蟹。“赶集抱着手机,投网也抱着手机,那个时候就是天天抱着手机。”王梅诚说,宣传渠道增加后,闸蟹的销路越来越顺畅:淄博网友找上门,一次买走600元闸蟹;本地集市上,闸蟹卖价从16元/斤涨到了35元/斤。一年下来,王梅诚收入10多万元。

原以为就此走上了致富路,然而,2018年的一场大水,给了王梅诚重重打击,损失近10万元。“上次是水塘被冲了,咱就再弄个大水冲不了的。”王梅诚没有气馁,2019年春,他投资建设了现在的大棚,春季可以在棚里培育虾苗,夏、秋、冬季还可以暂存虾蟹成品。而且,在园区、村委干部的帮助下,他建起了家庭农场,树起了自己的品牌,侯镇、广饶、东营、淄博等周边地区很多经营闸蟹的商户都是他的老客户,闸蟹再也不愁卖。另外,他培育的虾苗也通过网络平台卖到了福建、广东、四川、甘肃等全国各地。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王梅诚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一名水产专业养殖户,可谓一波三折。“我的成功,离不开园区和村里的帮助。”展望未来,王梅诚满怀信心,下一步,他准备再扩大规模,打一眼深水井,实行工厂化养殖。

几经起伏,在家电维修中“修正”致富路

在寇家坞社区中心街南头,王金海经营着一家空调专卖店,还承接着一些家电维修业务。虽然腿脚有些不便,但他的维修技术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

王金海从小学习成绩优异,1996年考入寿光二中,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然而,一次意外让他右腿落下残疾,头部也受了伤,手术后在家休养了2年,无奈放弃了学业。

“当时,每每看到父母为自己难受,我心里就痛,心想一定要争气。”王金海说,1999年,他决定自谋出路——到城里学习家电维修,凭着扎实的文化基础,一个多月便学有所成。王金海回村办起了电器修理店,又做起了家电销售,生意越来越红火。“后来有了分店,也有了车。”王金海说道。

2005年,王金海决定投资工程建设,结果遭受沉重打击。“投资失败后,店没了,存款没了,还欠下了几十万元的银行贷款。”王金海说,后来,他又到临沂学习电气自动化,学成后进入一家轮胎企业工作,专门负责工业电器维修。两年下来,他积累了经验,离开企业后回到老家单干,又重拾家电维修的工作。

“这两年,多亏了园区和残联等部门的帮助,日子现在稳定了,也越过越好。”王金海说,2018年,园区民政人员与他建立联系,帮助他找渠道、要政策,申请了品牌空调的代理权,还为他提供免费培训机会,让他提高了收入,也增强了生活信心。下一步,他表示要继续学习钻研,把电气自动化学精、学透,扩大门头经营规模,并带动更多人发家致富。

多措并举,打好园区脱贫攻坚“收官战”

“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和需求,园区每年都会组织10多名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创业、就业。”侯顺波是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的一名基层干部,他与同事每月都要上门走访,为园区残疾人士提供生活、工作帮助。他告诉记者,“园区充分利用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雨露’计划等措施政策,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及‘培训一门技术,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抓督导,抓回访,用扶贫实效来验证帮扶工作的精准度,确保困难群众一户也不掉队。”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坚持组织区村两级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进行集中走访,加强困难群众对医疗、民政、教育等上级政策的正确解读。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强化“扶志”与“扶智”并重,切实转变他们等、靠、要的思想观念,鼓励和带动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脱贫。

园区还抽调扶贫办、纪工委、农委、教育学区、卫生等部门站所共12人,组成自查评估小组,围绕上级要求,对园区困难群众稳定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政策落实达标情况逐户逐人走访自查、评估整改。“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牛头镇村‘扶贫车间’产业扶贫经验的推广,并结合各村实际,发挥党组织作用,依靠产业发展,助推、带动更多困难群体致富。另外,强化落实对4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长效帮扶机制,把扶贫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不反弹。”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付冰川通讯员 孙莉 王梅诚 王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