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街道王端宇村党支部书记王向民:凝心聚力“带头人”富民强村“领头雁”

1

抓党建 建强“主心骨”,引领群众发展

1985年底,王向民退伍回乡,1986年,年仅25岁的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王向民一直认为在农村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部队的培养分不开。

王向民始终坚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接地气、办实事”为工作落脚点,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提高工作成效。工作中走在前、干在先,不以权谋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积极出谋划策,真正当好村民的“领头雁”,书写新时代好支书的风采。

“村里有今天的发展不是靠我一个人,是党支部、村‘两委’及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王向民说,王端宇村党支部自1985年成立以来,村班子连续11届都高票连任,村“两委”成员共事的30多年间,一心为民,尽职尽责,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肯定和认可。

王端宇村班子稳定、团结能干是出了名的。三十多年来,村党支部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在王向民的带领下,先后健全完善了党员学习、民主评议、党员议事会、村务财务管理等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夯实了工作责任,使村党支部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多年来,村党支部坚持推行“阳光村务”制度,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作为加快村级建设的重要保障,大事小事均征求群众意见,赢得村民理解,避免村民误解。民主管理制度的推行,使村干部工作顺了心,村民放了心。

“心系群众,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不辜负村民的信任和期望。”王向民说,村里的发展离不开稳固的经济基础,多年来,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王向民介绍,从上世纪 80年代末到现在,村里根据村民不同的种植需求,进行过几次土地调整,并规划了大棚区、饲养小区等,为村民增收打下了基础。为拓宽群众增收路子,王向民带领村集体出资注册了“王端宇果蔬专业合作社”,着力推广“名”“优”“稀”“特”品种,在抓好无公害生产、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产品价格也比原来有所提高。同时,对村里废弃塘湾、闲散土地进行整合,盘活闲置资源;开发建设沿街楼房,让村集体和村民的腰包进一步鼓了起来。

抓民生 真心服务群众,增进百姓福祉

“老百姓最关注的是身边事,感受最真切的是身边变化,所以我们做工作时既要理性决策、理性思考,也要感性落地、感性见效,切实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实事,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王向民表示,如何把落脚点放在为民服务上,真正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一直是他们在民生工作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王向民经多方协调和争取上级党委的支持,维修改造了村级党群公共服务中心,卫生室、图书室、乒乓球室等一应俱全;村里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对所有大街小巷进行了水泥硬化;投资20万元,建设一处农民文化大院,配套科技书刊千余册;投资26万元,改建扩建了卫生室和助残活动室,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2017年至2019年,村里共投资160多万元,先后建了三处休闲娱乐广场。

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村里建设了“幸福苑”,设有棋牌室、休息室等各种休闲娱乐室,并连续 14年在重阳节前夕为年满60 周岁的老人举办老人节。同时,经常组织饺子宴、发放过节福利、邀请市级医院为老人免费查体。7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领到由村“两委”成员送到家里的生日蛋糕,80岁以上的老人除了能领到礼品和生日蛋糕,每人还能领到200元的生活补贴。

疫情防控期间,在王向民号召下,村里为贫困户和孤寡老人组织了爱心捐款活动,并带领志愿者给困难户送去防疫物资、上门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帮助他们进行卫生消杀,让广大村民切实感受到了“防控一线党旗飘,病疫无情人有情”。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事务,王向民始终坚持在服务民生中抓实党建,在机制创新中破解难题,他和村“两委”成员一起,不断增强着村庄的发展后劲,描绘着村民的幸福前景。寿光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