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男生自制传统发簪玩转中国风

一支支雕琢精美的发簪,你能想象这是出自一名大二男生之手?近日,记者见到这位身穿汉服低头制作发簪的男生,身为理科男的他凭借一双巧手,制作出各式精美古典发簪,让许多女生自叹不如。

这个大男孩名叫潘洋,今年20岁,是一名电气自动化专业大二的学生。在他的工作室里,摆满了他手作的簪子,每一支都精致古典,每一支都让人爱不释手。

从小与手工结缘 编中国结、制发簪样样拿手

潘洋说,他老家是侯镇草碾子村,印象中,村里家家户户都会草编手艺,他们用茅草、麦秸秆就能编出各种形状的篮子、锅盖等。小时候,潘洋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在爷爷奶奶身边,自己编织小玩意儿。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他开始爱上手工。

初中时,潘洋开始买彩绳编织一些小手链、中国结等饰品。为了编好中国结,他还特地去书店买了一本《中国结编织大全》,因为手工好,编织的各种中国结都非常精美,潘洋也成了班里最受欢迎的人,每次编好一个中国结,都被同学们“抢走”。

高中时,潘洋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喜欢汉服,喜欢传统发饰,那个时候,别人看电视看剧情,他看电视看发饰。但真正开始着手制作发簪是在高考结束后。“高中学习非常紧张,我就把这份喜欢压在心底。”潘洋说,考上大学后,他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发簪。通过翻查博物馆资料和观看古装电视剧,潘洋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铜丝、铜线、水晶、玉石和玛瑙等原材料,在网上查看加工工艺,书籍里找灵感,手巧的潘洋很快就制作出第一支发簪,虽然比不上电视剧里的精美,但也有模有样。从此,他对制作发簪也越来越痴迷。

“制作发簪,女的叫簪娘,男的叫簪郎,簪娘和簪郎的比例大约是1500:1。”潘洋说,在大家看来,这个理工男做发簪有点“不务正业”,但家人从不干涉他。“不干涉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多学习多原创 希望传统发饰被更多人喜欢

手工制作发簪是个细致活,特别考验人的耐性,潘洋常常一坐就是半天,直到做成功了才起身。潘洋说,制作发簪经常用到铜丝,铜丝绕圈盘花型,一定要绕稳,不能出现松动或断丝,手指被铜丝和工具钳扎伤也是常有的事儿。

潘洋说,发饰技艺和发饰历史,几乎与华夏衣冠的历史同样漫长。最早,发饰只是作为固定头发的作用出现,可随着衣冠制度的完善,人们有了美的追求,于是对于它的需求,从最初的简单耐用发展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

“做发饰两年时间了,最开始我的灵感来自古装剧,大都是模仿。”潘洋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制作发饰,他经常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各式发饰背后的历史,现在他制作的发饰都是原创。“将来我想尝试具有更多历史内涵的作品,尝试用更多材质去制作发饰,让它们在我的手中在当代新生,让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华美饰品可以走入寻常百姓家。”

最让潘洋高兴的是,大一时,同学的姐姐结婚,要举办中式婚礼,同学拜托潘洋做了头冠、对钗、耳坠等12件饰品,同学姐姐非常满意。

“这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这就是潘洋,一个00后,用一双巧手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希望传统发饰越来越多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中。寿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菁菁 单洁实习生 张家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