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金融业亮点纷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服务,金融兴则万业兴。“十三五”期间,我市金融业运行积极稳健,改革创新成效明显,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高,金融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同时,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新动能。

金融总量持续扩张,我市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突破900亿元;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县级银行机构达23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成功对接多项省级、市级重点项目,授信金额达63.06亿元……五年来,一组组令人振奋的金融数据,一串串踏铁留印的脚步,书写着华美篇章,演奏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切实加强货币信贷管理

引金融“活水”润实体经济

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认真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我市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经济的支持力度。多次召开涉农银行机构会议,再造涉农贷款流程。引导银行机构利用融资服务平台开展业务对接。督促辖内银行机构加大对省重大项目及重点工业企业对接力度,成功对接多项省级、市级重点项目,授信总额达63.06亿元。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共培植首贷企业、个体工商户731家,累计发放贷款69457万元。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人行寿光支行紧紧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开展政银企对接交流活动,为70多家企业提供“一企一策”融资融智服务;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创新提升乡村振兴“寿光模式”。协同市政府相继出台金融支持设施蔬菜“两改”、灾后大棚园区建设等扶持政策,对规模化蔬菜园区建设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2019年,支持建成100亩以上蔬菜园区146处,改建智能管控大棚1.6万个。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进一步盘活农村资产。

为了更好应对疫情冲击,我市组织银行机构为我市6家全国疫情重点保障企业发放专项贷款2.56亿元,先后为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发放支农再贷款12亿元,再贴现2.2亿元。联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支持企业复工复产31条。强化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落实,扎实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围绕群众需求产业升级

金融服务实现新提升

拓展“文明信用示范村”试点,创建乡村振兴战略与普惠金融事业融合的“寿光模式”。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人行寿光支行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联合市文明办、扶贫办等部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推动农村信用环境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村授信并通过验收的村庄861个,建档17.04万户、建档覆盖面达到99.8%;围绕移动支付便民引领县建设,打造移动支付服务乡村振兴“寿光模式”。充分利用银联“云闪付”无接触、安全便利、可得性强的优势,实现蔬菜等农产品购销资金全链条线上办理;升级建设惠农服务站,推动移动支付持续向乡村下沉;联合商务、财政,依托“云闪付”APP为居民发放惠民消费券,升级居民消费体验。

积极做好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试点工作。认真落实 《寿光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激活农村信用价值。创新推出支持现代农业园区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农业设施贷”“园区项目贷”“大棚按揭贷”等新型信贷产品,支持蔬菜产业园区化建设,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市共发放“农业设施贷”10户、1500万元,“大棚按揭贷”138户、6732万元。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实现寿光境内银行机构监测全覆盖,指导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成功补充资本化解经营风险,打造“五位一体”风险贷款化解机制。主动对接进出口企业和外汇指定银行,做好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的传导落实。选取23家外贸企业,开展“一对一”送政策送服务上门活动,释放政策最大效力,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寿光日报记者 侯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