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份答卷,回应着对人民美好生活期许的承诺;五年,一座里程碑,印刻下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奔跑的脚步。“十三五”期间,正值市场监管部门体制机制大转变、职能职责大调整、监管方式大改变的关键时期。由原市食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合并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整合了知识产权、物价和盐业执法等行政职能,凝聚形成了“主动担当、勇于奉献,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确保打胜仗”的市场监管铁军精神,先后荣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新增市场主体数全省第一、发出全省县级市第一份电子营业执照……市场监管铁军打造了一个又一个领跑全省乃至全国县域“市场监管经验和标杆”,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商事改革 注入发展活力
营业执照是市场监管部门发给工商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准许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凭证,执照的办理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正常经营。2019年,在侯镇某银行营业网点,来自寿光市一家建筑公司的工作人员走到了大厅的“商事登记自助服务终端”机器前,拿出身份证扫描之后又进行“刷脸”验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公司的营业执照正副本就从机器中打印了出来。“原先的营业执照办理非常麻烦。现在直接在家门口的银行网点就可以自助办理,十分方便快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十三五”期间,我市率先实施“多证合一”登记模式,助力市场主体蓬勃发展。2016年全面实施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换发。2017年将16个部门的31项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了“三十一证合一、一照一码”。全市市场主体从2015年底不足8万户到2020年年底突破15万户,整体增幅超过87%。
创新实施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推动注册登记模式的新时代转变。2017年我市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自主开发了当时潍坊各县市区唯一一套“企业登记网上预约”系统,推出网上预约服务,有效疏导办事人群,大大提高了注册登记效率。发出全省第一份电子营业执照,也是全省正式实施注册登记电子化后县级市发出的第一份电子营业执照,实现了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
加大助企融资力度,多渠道帮助企业盘活闲置资产和无形资产。综合利用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等手段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2016年至2020年,我市共通过办理动产抵押为企业融资累计260.52亿元。2019年,市场监管部门帮助3家企业完成商标权质押融资6500万元,其中宏恒达防水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中国银行寿光支行质押贷款融资1500万元,开创了我市通过银行进行商标权质押贷款的先河,也是潍坊市首例商标权质押贷款。
强化品牌带动 产业持续升级
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寿光蔬菜”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获得注册,也是潍坊市成功注册的第一件集体商标。“寿光蔬菜”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成功注册,有助于“寿光蔬菜”提升品质、树立信誉,扩大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十三五”期间,我市品牌工作持续发展,优势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凸显。目前,全市商标有效注册量达16830件,地理标志商标18件,持续领跑潍坊市各县市区。近年来,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宏源防水科技有限公司获评潍坊市市长质量奖;鲁清石化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选2019年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潍坊市专利奖数量长期居于潍坊首位;全市共有60家企业申报公示为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寿光巨能电气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全市初步形成了具有寿光地域特色的高端品牌集合体,为带动全市优势产业和社会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树立了标杆。
示范项目蓬勃兴起,目标瞄准全国前沿。近年来,立足全市产业行业特点,我市打造了“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项目、“寿光市政务联动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台头镇“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项目、“寿光民声”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项目、“国家级城乡供水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基层检察业务规范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高质量示范工程,2019年我市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
监管执法为民 筑牢安全防线
蔬菜产业是我市支柱产业之一,为确保蔬菜产业健康发展,2018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对辖区所有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市场主体资格进行了拉网式检查,责令整改35家,取缔无照经营8家。在春秋两季农资专项打假行动中,市场监管部门查处销售不合格农资产品质量案件115起,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重点领域,开展畜禽水产品、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外来蔬菜等专项整治。瞄准学校、超市等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领域,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目前我市全部学校、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均完成农残快检室建设工作,7家超市、市场的快检室实现了第三方检测机构进驻,定时定量组织食品流通环节监督抽检,年抽检3000批次以上。2018年3月,我市被山东省食安委命名为“山东省食品安全先进县”。
创新监管制度,夯实基层特种设备安全基础。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市场监管局积极引进外部先进技术力量,整合本土技术资源,提升特种设备整体安全水平。促成了山东特检集团潍坊分公司落户寿光并与市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是全省唯一一家设在县级行政区域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协调成立了山东省规模最大、检验项目最全的综合性气瓶定期检验单位——安特气瓶检测公司,解决了全市近30万只在用气瓶的检测难题;协调成立市特种设备协会,聘请市特种设备协会专家配合开展安全检查活动;创新性开展并初步完成了包括液化石油气钢瓶信息化充装改造、96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特种设备安全警示教育中心等项目的特种设备监管全面信息化建设,使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严守重点领域,保障用药用械安全。不断强化药品生产、配制和药品流通、使用环节日常监管,开展了中药饮片、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着力提高药品监督抽样靶向性和问题药品检出率,每年对辖区内142家药品经营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筑牢安全防线,连续多年获得“山东省药品安全监测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始终把保护群众合法消费权益放在工作首位,不断强化执法检查力度,维护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创新对新产业新业态的监管,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加强了网络市场、广告市场监管,全面推行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2016年至2020年累计查处行政违法案件2700余起,共受理消费投诉举报咨询3.5万多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5000余万元。
严格开展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立足“人物同防”,实行应查尽查、应检尽检,筑牢抗疫防线。对23家进口冷链食品经营业户实行专人包靠,累计完成十一轮冷链食品经营单位摸排和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工作,累计摸排食品生产单位382家次、食品流通交易单位1517家次、餐饮服务单位3958家次、冷链物流单位132家次、畜牧屠宰企业138家、第三方贮存单位46家次、冷链物流装备978台(辆)次;累计核酸检测从业人员20149人次、环境1916处次、食品及外包装1282个次,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
“过硬的作风是一切成绩的基础,我们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主动担当、勇于奉献,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确保打胜仗’的市场监管铁军精神下,我们真正锤炼出了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市场监管干部职工队伍,切实发挥了新型市场监管体制的最大效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寿光日报记者 单昱俊 通讯员 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