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高标准打造现代园区 引领蔬菜品牌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发挥国家级平台作用和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标准集成创新为保障,以蔬菜质量品质提升为内生动力,加快蔬菜全产业链标准示范推广,加强对认定基地的标准输出和技术服务,开发了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基地线上申报、蔬菜质量全程管控、蔬菜标准查询、关键指标比对预警等服务,打响寿光蔬菜品牌,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QQ截图20210112085556.png

让“标准”落地 以点带面服务蔬菜产业标准化

走进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的蔬菜大棚,水肥一体化、补光灯、自动放风机等现代化农业设施一应俱全,一枚枚西红柿挂满枝头,长势喜人,产业工人正忙着采摘当日订单果蔬。

“我们种的这个品种就是口感型品种,目前市场零售价就能达到每斤10块钱左右,终端销售价大约在20元左右。目前,我们园区生产的黄瓜、西红柿等高端果蔬日产量在八万斤左右,与2019年同期相比大约提升了15%。”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区运营负责人韩永琦表示,作为我市确定的首批5个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之一,该园区立足于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水肥一体化、智能放风、环境自动化调控等技术,并建设智慧监管平台,做到种植全过程有记录,产品销售可追溯,真正实现了蔬菜生产标准的落地生根。

韩永琦告诉记者,近几年我市设施蔬菜的发展比较迅速,蔬菜生产越来越智慧化、智能化。“温室配备了8种智能化设备。借助物联网技术,一个手机端就可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控制。通过智慧化的管理、新品种的引进,园区的整体效益好了,老百姓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为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以来我市规划建设了总占地2.3万亩的18个重点蔬菜园区,现已全部推广应用自动温控、智能雾化等智能科技设备,按照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标准生产,每个大棚、园区都成为一个“标准车间”“标准工厂”。

近日,记者跟随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来到位于洛城街道的智慧农业科技园,精准施肥、潮汐灌溉、智慧气象、智能调控、智能工厂、多功能机器人等尖端设备将整个园区“全副武装”起来。进入8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宛如进入了一座现代化的农业工厂,走廊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棚内的各项环境数据,6个品种23万株番茄苗整齐划一,在自动化设备上茁壮成长。

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李光聚告诉记者,该玻璃温室应用了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团队的120多项专利,是目前世界上智能化效率最高、能耗管控和内环境管控最优的中国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穿行在玻璃温室内,一个个模样、功能不一的机器人正在作业,各个机器人在水肥控制、授粉、采摘、分拣、巡检等环节中各司其职,采用二维码导航方式和路滚轮切换相结合的技术,可实现对整个温室机器人的集中管控和集中调度。

而这样的试验示范基地,正是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基地推动标准落地,以点带面服务蔬菜产业标准化的有力见证。

标准研制是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头等工作。近年来,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整合中国农科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资源,以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为突破口,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链条,集成2369条蔬菜产业链相关标准,形成14大类、182个品类的蔬菜标准数据库。编制完成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程,启动16项国家、行业标准和102项地方标准研制工作,其中,1项国家标准计划正式下达,番茄、黄瓜2项农业行业标准由农业农村部发布,5项地方标准完成评审。完成《设施蔬菜国际标准化研究》和《设施蔬菜标准体系研究》,为国际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牵头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基地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番茄)等6项团体标准,成为国内首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的标准化技术规范。成立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开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在潍坊地区全面启动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培育,在山东、江西、内蒙古、四川、西藏等省(区)认定27个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蔬菜生产标准化面积50万亩。

以“标准化”助力“品牌化”,寿光蔬菜成为品质代名词。近年来,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牵头,举办“品牌蔬菜寿光峰会”,搭建以“品牌蔬菜建设”为主题的信息交流平台,宣传推介“寿光标准”和特色优势农产品,2019年“寿光蔬菜”成功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20年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0个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集群。借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合作,在广州市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潍坊产品广州展示交易中心,集中展示300多个潍坊最具代表性的名优特色农产品,推动“潍坊农品”和“寿光蔬菜”拓宽粤港澳高端市场和全球市场。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三品”认定农产品284个,地理农产品16个,蔬菜年交易量达900万吨,交易额200亿元。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让“标准”落地生花,寿光市创新发展合作联盟组织,筛选107家代表性、引领性合作社组建了寿光市蔬菜合作社联合会,在15个镇(街区)分别成立联合会分会,共有340家合作社加入分会,引导合作社实行“六统一”管理,全部按照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标准进行生产种植,推动形成“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使用、保护的“寿光经验”。以蔬菜标准化生产为主题,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大培训,累计培训学员6000多人次,辐射带动菜农20余万人,进一步转变了菜农的蔬菜种植理念,提升了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

打造蔬菜生产“寿光标准” 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扣部省共同确定的目标任务,健全蔬菜质量标准体系,完成5项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以及50项地方标准的编制。”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付乐启表示,下一步,中心将加快蔬菜全产业链标准示范推广,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服务全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标准化,发挥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作用,新创建50家以上标准化集成应用示范基地。

一是集成研发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围绕土壤管理、种苗、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后初加工、质量安全、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全面梳理日光温室全产业链标准,加快建立标准体系框架,完成5项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50项山东省地方标准编制工作,加快形成蔬菜领域全覆盖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二是布局全国性蔬菜标准化推广平台。以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应用为主要内容,在全国各地建设50家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集成应用示范基地,辐射带动蔬菜生产标准化面积达到100万亩。健全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运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输出和转化,提升行业标准化能力水平。

三是全面开展蔬菜品质感官评价。规范化运行蔬菜品质感官评价与分析实验室,加快建设蔬菜产品质量检测和评价中心,构建感官评价、品质检测和蔬菜品质关键指标体系,推出蔬菜营养标签。实施蔬菜品牌培育工程,每年举办全国蔬菜质量标准高峰论坛、蔬菜品质评价等活动,评选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蔬菜和品牌,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强化标准引领和国际交流合作。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服务全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标准化。聚焦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从团体标准入手,以标准服务市场化需求。开拓“一带一路”标准化建设路径,与日本、韩国、荷兰及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对接蔬菜质量标准化指标参数要求,形成标准规程互认。发起成立国际蔬菜产业联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制,推动寿光标准逐步上升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我们将致力于推动标准走向国际化,开拓‘一带一路’标准化建设路径,探索开展标准规程互认。建设蔬菜产品质量检测和评价中心,构建番茄、黄瓜的感官评价体系,评选一批受消费者欢迎的蔬菜产品及品牌,为高品质蔬菜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切实服务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付乐启表示。(寿光日报记者 王静 通讯员 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