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鸣集团:风鹏正举势如虹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在奋进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嘹亮号角中,各企业瞄定目标精准发力,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在寿光这片热土上奋力书写工业强市新篇章。即日起,寿光日报特别推出《高质量发展企业风采》专栏,聚焦我市重点企业典型,讲好企业发展故事,挖掘先进典型经验,为寿光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沧海横流,本色担当。逆势飘红,不辱使命。

2020年,晨鸣集团全年浆纸产量、利税、利润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

在疫情影响和国际贸易摩擦双重压力之下,取得这样的成绩令人振奋。在全市新一轮振兴跨越“赶考”中,晨鸣集团昂扬奋进,风鹏正举,一项项瞄准高质量发展拉动的深度变革酝酿生发、拔节生长。强劲的增长势头,展现出的是晨鸣在压力之下,企业主动识变、变中求新、新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担当发展重托,秉持改革勇气。开启“十四五”新航程,以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的晨鸣,气势如虹书写新篇章。

做好“加减法”,实现提质增效加速跑

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在于“转换”二字。晨鸣集团率先做出了表率,将一些低产能、高能耗的子公司及设备进行了淘汰,对原有产能做“加减法”。这是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与毅力,换来的是晨鸣集团主业的轻装前行,也为集团生产动能的改造升级铺平了道路。

“减法,减得坚决,关得彻底。”晨鸣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1年起,集团主动、迅速开展了对低端产能的处置,先后对齐河晨鸣、武汉晨鸣一厂、延边晨鸣、海拉尔晨鸣等一批产能落后的子公司予以关停,走在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前面。这些子公司曾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的发展以及市场形势的变化,其生产能力和质量逐渐落伍,开始制约企业发展和效益发挥。集团痛下决心,五年间陆续淘汰浆纸产能270多万吨,用晨鸣速度和执行力成功度过转型“阵痛期”,为引领行业转型发展做出了表率。

晨鸣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国家禁废令,近年来公司又先后关停了6条共150万吨产能的废纸脱墨浆线,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行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有利条件。

晨鸣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虽然在当时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腾出的空间很快被更有竞争力的新项目占据,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质量来看,都发生了破茧成蝶的美丽蜕变。

“加法,加得有质量、加出高效益。”相关负责人表示,晨鸣集团不做简单的量的扩张,在给落后产能做“减法”的同时,集中精力和资源给高端产能做“加法”。21世纪第二个十年,晨鸣集团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先后在寿光本埠建设了高档生活用纸、80万吨高档低定量铜版纸、51万吨高档文化纸,在湛江晨鸣建设了65万吨高档文化纸、60万吨液体包装纸,在江西晨鸣建设了35万吨高档食品包装纸等世界一流项目。

此外,集团还围绕“腾笼换鸟”的思路和要求,对吉林晨鸣实施整体环保迁建,关闭淘汰原有的低水平生产线,新上30万吨高档文化纸生产线,同时完成武汉晨鸣二厂、寿光晨鸣热敏纸和新闻纸改文化纸的升级改造,迅速扭转了以上机台的生产经营被动局面,进入良性循环。通过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企业增加高端产能500多万吨,高档产品比重提高到95%以上。

“一加一减”,不仅淘汰了落后产能,增添了强劲的新动力,而且转变了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从追求规模增长变为追求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同时完成了对全国产业基地、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支点”的悄然布局。

开行业先锋,战略布局浆纸全产业链

未来谁掌握了原材料,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走浆纸一体化发展道路,必然是解决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原料短缺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晨鸣集团紧紧围绕聚焦主业、做强实业的战略布局,率先布局浆纸全产业链,先后建设了湛江晨鸣100万吨化学浆、黄冈晨鸣56万吨木浆、寿光晨鸣100万吨化学浆三大制浆项目,木浆产能超过470万吨,实现制浆与造纸完全平衡。目前,在国内五大浆厂中晨鸣拥有三家,企业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1月29日,晨鸣集团寿光美伦化学浆生产线中控室,电脑自动记录下纸浆蒸煮生产环节波动的曲线。通过电脑操作、远程监督,工人们只需要每天记录下机器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通过跟踪、分析数据就能完成纸浆蒸煮生产。晨鸣集团寿光美伦化学浆工厂厂长高国祥介绍,该生产线从木片贮存到生产过程,全部实现全自动化控制,同时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制浆技术和环保工艺,无论是节能环保,还是质量稳定,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年利税增加5.26亿,新增就业岗位300多个,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使寿光晨鸣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浆纸生产基地。

目前,晨鸣木浆产能已超过470万吨,产能全国最大。晨鸣也成为全国首家木浆自产自足、浆纸产能完全平衡的浆纸一体化企业,有效缓解木浆原料供求矛盾,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拓宽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了整体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以生态为本,打好节能减排“主动仗”

一直以来,晨鸣集团始终秉承“绿色发展、环保先行”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

近年来,晨鸣累计投入80多亿元,主动配套建设碱回收、中段水、中水回用等工程,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全面开展环保治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实施节能减排,走上绿色、清洁、低碳发展之路。

碱回收是变废为宝、增加效益、防治污染的综合利用工程。1995年晨鸣率先探索黑液资源化技术,1997年建成当时国内造纸业最大的碱回收工程,2002年建成国内最早利用碱炉产生中压蒸汽发电的机组,后来又陆续在湛江晨鸣、黄冈晨鸣分别建成碱回收工程,年可节约标煤75万吨,碱回收率达99.8%,起到了明显的环保、节能和经济效益。

节约用水,实现水循环利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04年,晨鸣集团开始研发中水回用技术,经过多次攻关,反复试验,攻克悬浮物多、色度高等多项技术难题。2007年,晨鸣建设全国最大、日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的中水回用工程,成功探索了一条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靠的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之路。2009年,环保部在晨鸣集团召开现场会,向全国造纸行业推广“晨鸣经验”。

2011年,晨鸣实施6万立方中段水淘汰更新技改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污水治理效率。2018年以来,晨鸣集团先后投资5.6亿元,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超滤膜+反渗透膜”工艺,建设中水回用膜处理项目,中水回用率达到75%以上,回用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每天可节约清水17万立方。

在中水回用膜处理项目现场,均质池、机加池、综合处理池等依次排开,一汪汪池水映射出蓝天白云,如一面面镜子照出一方生态之美。“它利用先进的超滤膜和反渗透膜进行水处理,处理后的水完全能满足晨鸣纸业生产过程各种用水的要求,其中采用行业首创的反渗透膜工艺,开全球制浆造纸行业之先河。”相关负责人介绍。

晨鸣集团始终将环保作为“生命工程”来抓,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使各项指标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成为我国履行环保主体责任的企业标杆。

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生态链”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大势所趋。晨鸣集团在抓好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同时,探索创新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循环发展的模式,构筑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三大循环经济“生态链”。

据介绍,为实施林浆纸一体化战略,晨鸣集团还先后在广东、湖北、江西等子公司所在地建有原料林基地200多万亩,集苗木培育、营林生产和木材开发于一体,实现了“林-浆-纸”循环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热电厂每年产生大量的灰、渣废弃物,为使灰、渣变“金”,实现综合利用,晨鸣集团配套上马水泥厂和新型建材厂,实现“煤-电建材”循环链,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寿光晨鸣负责人介绍,晨鸣集团通过对废弃物处理厂产生的造纸污泥、沼气、工业垃圾等有效加工处理,变废为宝,可用作生产农作物复合肥或发电,既替代能源,实现了“造纸废弃物-制肥、发电”循环链,又有效避免了对环境造成影响。

据悉,寿光晨鸣作为寿光市两大热源之一,承担着寿光主城区及晨鸣工业园、文家街道、孙家集街道民生供暖面积600-80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暖任务,本着资源综合利用原则,寿光晨鸣热电公司利用汽轮机组循环水乏汽余热,建设340MW换热首站一座,配套5台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两台尖峰加热器等22台套,采用余热利用方式实施低温循环水改造,提高供暖效率,年节约标煤约3万吨,年节约供热成本30%以上。

晨鸣集团负责人介绍,当前企业发展处于稳步提升阶段,随着木浆市场价格逐步恢复常态,晨鸣浆纸平衡的核心优势将进一步发挥,企业效益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下一步,晨鸣集团将继续聚焦主业,做强实业,重点建设中部地区的湖北黄冈生产基地,尽快形成北有寿光、中有黄冈、南有湛江的三大生产基地格局。

开启“十四五”,踏上新征程。晨鸣集团将以“振兴民族造纸工业”为己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匠心,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全力打造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造纸企业,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布局有序,落子有声。展望未来,无限风光。 

(寿光日报记者 张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