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好!16条暖心举措过好年

我省《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若干措施》解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1月29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就我省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推出“16条暖心举措”,引导群众就地过年、健康过年、文明过年、安全过年。

1.合理有序引导群众就地过年

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出行,切实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全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要带头就地过年;鼓励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错峰放假或调休,引导外地农民工就地过年;引导在鲁尚未离校的外省籍师生就地过年,在鲁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原则上不离校。确需出行人员原则上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做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拟返鲁人员摸排及思想工作,推动其就地过年。

2.强化入鲁返鲁人员和返乡人员服务管理

加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入鲁返鲁人员的摸排管理,严格落实我省冬春季入鲁返鲁和返乡人员疫情防控及健康管理通告要求,抓严抓实相关防控措施,做好各项服务管理工作。

3.加强就地过年群众节日期间生活物资保障

扎实抓好煤炭生产和电煤稳定供应,多措并举增加天然气供应保障,确保民生用气用电需求。指导商场、超市、大型批发市场等加大节日商品货源组织,增加粮油肉蛋菜奶等主要生活必需品供应。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卖场、生鲜电商、物流配送企业、餐饮企业保持正常运营,倡导社区、乡村零售网点春节假期每日营业时间不少于8小时。推动商贸企业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推进社区团购和“无接触”配送。

4.丰富就地过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指导省内重点持证网站、IPTV平台、有线电视等,加大文化、体育等优质内容供给。组织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春节视听作品公益展播活动。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各地有序开放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公园、体育场、工人文化宫等公共活动空间。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等要求,推出一批适应群众需求的旅游产品。

5.切实完善城乡社区服务

充分发挥城乡社区“两委”等基层组织基础作用,广泛动员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等力量,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推行错时延时、帮办代办等措施,统筹用好驻社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类资源力量,搞好便民服务,及时回应和满足就地过年群众需求。

6.强化就地过年员工服务保障和人文关怀

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要积极做好就地过年员工特别是外地农民工假期餐饮、住宿、医疗等服务保障。对坚守岗位特别是春运、疫情防控一线员工,加强关心关怀和服务保障。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赠送亲情话费流量卡、工会送祝福送问候等活动,让员工在工作地安心过节。

7.加大对留校师生的关心关爱和安全管理

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对留校师生做到思想关注、生活关心、心理关爱,协助解决留校期间实际困难。加强后勤服务保障,满足留校师生住宿、就餐、洗浴、运动、热水供应、快递收发等生活需求,积极为留校师生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强化学校安全管理。

8.加大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生活保障

加强过年期间社会救助热线值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按程序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按规定及时落实失业保险金等各项失业保险待遇。对困难老年人、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要针对性提供帮扶关爱。

9.统筹做好就地过年群众出行服务保障工作

交通运输部门要强化组织调度和预测研判,指导城市公共汽车、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出租车、网约车等加大运力投入,科学制定运营方案。合理安排公交线路,确保覆盖大型超市、集贸市场等场所。保障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传统与智能、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出行服务。按照国铁集团、民航局有关要求,做好春节免收退票费相关工作。

10.加强应急和生产生活等物资运输保障

组织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以及电煤、油气等重点物资和粮食、肉禽、蔬菜等生活物资的运输保障。按照“非必要不阻断”原则,低风险地区全面取消货运通行限制。引导各地和邮政管理部门、快递物流企业保障春节期间寄递渠道畅通。在联防联控机制下,高速路出入口、城市道路、县乡道路不得禁止或限制邮政、快递物流车辆正常通行。

11.实施“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

鼓励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采取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安排文化娱乐活动等措施,吸引员工就地过年。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实际对安排农民工就地过年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加大岗位信息、远程招聘等服务供给,促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地过年。

12.依法保障就地过年群众工资休假等合法权益

依法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益,春节和带薪休假期间,用人单位要依法支付职工工资。春节期间安排职工工作的,用人单位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指导企业稳定就地过年群众的劳动关系,不得违法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落实好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对就地过年的农民工做好工资休假等权益保障。畅通农民工投诉举报维权渠道,重点化解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欠薪突出问题。

13.积极营造就地过年良好氛围

引导企业通过公告栏、板报、新媒体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倡导农民工尽量留在工作地过年。各新闻单位要下沉基层一线,讲好各地各部门加班加点保障群众过节的感人事迹。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策划一批有创意的融媒体产品。

14.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主动引导社会热点,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就地过年等热点问题,及时提供权威信息,坚决依法依规打击整治不实和有害信息传播,有力壮大网上网下正面声音。

15.着力维护春节期间良好社会秩序

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对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快递物流等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安全监管。强化对治安突出问题的打击整治。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突发事件、重要网络舆情等,必须第一时间报告、及时妥善应对处置,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

16.确保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落细落实

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加强协调调度。对城乡社区一线工作人员可结合实际给予适当值加班补助。围绕服务保障群众就地过年,增强政策措施的精准性和人文关怀,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心安全过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