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纪录片《蔬菜改变中国》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

2月2日晚,大型纪录片《蔬菜改变中国》开始在山东卫视、寿光电视台、寿光云APP等平台播出,纪录片通过壮观震撼的大规模航拍现场、生动的百姓生活现场、激动人心的生产一线,呈现了由寿光冬暖式大棚引发的绿色革命。纪录片播放后,在我市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寿光因菜而兴,以菜为荣,‘蔬菜’是寿光最大的红利和竞争力,标准、科技、品牌是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方向,寿光蔬菜紧扣‘生产标准化’这个关键,抢抓新一轮农业产业革命机遇,以标准集成、模式输出抢占现代农业制高点,以寿光蔬菜种植经验为基础的日光温室番茄、黄瓜2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已经在全国实施。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将是未来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寿光在这个方面已经走在前面,实现了由‘技术输出’向‘模式输出’转变,‘寿光标准’已经在全国开花结果。下一步,我市将通过人工智能、农业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助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蔬菜改变中国,让生活更美好。”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付乐启表示。

“寿光蔬菜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伟大历程中,发生了太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在纪录片中都有详细体现,作为一名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感到很自豪。”市农业农村局农业专家刘天英从1990年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在原寿光县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工作,半辈子和蔬菜产业打交道的她见证了冬暖式蔬菜大棚从当初第一代发展到现在第七代的全过程。在她看来,《蔬菜改变中国》 这部纪录片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大而空的说教,而是从挖掘寿光蔬菜发展历程入手,通过鲜为人知的事实和一个个发生在大家身边的生动故事,打动人的心扉,让人倍感亲切。“纪录片让一些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不但让咱们寿光人感到自豪,还会让全省、全国人民为寿光感到自豪。”

白朗中农圣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德利告诉记者:“看完纪录片第一集《破土拔节》后,作为一名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朗县发展蔬菜大棚种植的寿光人,我感到无比光荣、非常自豪。2016年,我们公司来到西藏建设蔬菜大棚园区,通过努力,在这个别人眼中贫瘠的土地上,我们种出了85种蔬菜瓜果,至少4000人通过参与蔬菜产业直接脱贫,‘寿光模式’响彻了西藏自治区各地。”

7.jpg

寿光人在西藏建设的蔬菜大棚园区

“在下步发展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寿光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寿光精神’,到更多地区建设发展蔬菜大棚园区,把寿光蔬菜大棚种植的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传授给更多愿意种植蔬菜的农民,增强他们增收致富的能力。同时,一如既往地在大棚建设、种植管理等方面研究探索,全面提高品质和效益,通过‘寿光模式’助力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在全国各地展现我们‘寿光蔬菜’的品牌力量。”

我市创新蔬菜发展合作联盟组织,于2020年9月份组建了寿光市蔬菜合作社联合会。107家合作社申请为市联合会会员单位,各镇街区全部组建了镇街联合会分会,共有340家合作社加入分会。会长崔玉禄在看完纪录片后表示,联合会成立以来,会员抱团发展,共同发力,实现技术服务、农资管理、标准化管理、质量检测、注册品牌、包装销售等六个统一,全面提升了“寿光蔬菜”品质,为下一步推广“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打下坚实基础。“下步,联合会将积极推进合作社生产基地智能化,对符合标准的统一加贴‘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追溯二维码,对寿光蔬菜品牌进行整体打造提升。同时,打造产业融合发展中心。坚持多业态嫁接提升现代农业,加快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发展新模式,为推动寿光蔬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寿光模式’创新提升贡献力量。”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友军表示,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30年来一直走在全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前沿,具备显著的蔬菜产业生产优势和市场优势。双方合作共建“寿光蔬菜研发中心”,组建蔬菜种质资源、分子育种技术、设施蔬菜育种、智能化设施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质量标准与检测等研究室,逐步建成全国最大的产地蔬菜种质资源库,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蔬菜产业主战场,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研究。“力争通过3至5年的建设运行,打造成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高效、仪器设备先进、研发力量强大的蔬菜全产业链创新研发平台,创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蔬菜研发中心。”

洛城街道马家齐前村菜农刘庆刚说,“作为寿光的一名菜农,看完纪录片之后深感自豪,让我倍加振奋,对未来的生活更加充满期待。多年以前最担心的问题是蔬菜卖不出高价,如今菜农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寿光蔬菜’这块招牌,菜价稳中有升,今年自己种植的水果辣椒,收益比往年翻了几倍。而且,作为蔬菜之乡,我市种植名优蔬菜品种的传播速度快了许多,自己种植的水果辣椒,吸引了很多外地客商前来收购,也吸引了不少外地菜农前来‘取经’,这些都是在这片沃土上实现的。眼下,标准化的种植模式让寿光蔬菜变得品质更高,种植所需的大棚、机械、农资、技术、管理、检测以及产品销售都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让菜农们的‘菜篮子’变成了‘钱袋子’。下一步,我打算把大棚改建,增加蔬菜种植面积,投入放风机、水肥一体化设备、电动运输车等一些高科技设备,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率,让幸福感和获得感来得更猛烈一些。”(寿光日报记者 孙波 单昱俊 张春萍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