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绪春在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解读

心无旁骛抓发展 甩开膀子加油干

市委书记赵绪春在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解读

会议召开目的

树立一个鲜明导向——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旗帜鲜明地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营造想发展、抓发展、人人参与发展的好氛围。

凝聚一个强烈共识——

企业是发展的主体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始终保持抓创新、上项目、促转型的好势头。

表达一个坚决态度——

企业家是发展的中坚

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意识,全力打造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好环境。

 

2020年企业高质量发展成就

用“追梦人”的姿态

绘就出拼搏奋进的时代画卷

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42亿元,有24家企业纳税过亿元,其中18家企业连续两年过亿元;5家企业入选省工信厅公布的省百强工业企业,2家企业上市(挂牌)成功过会,今年预计新增3家、总数超10家,广大企业用实际行动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赢得了机遇。

用“攻山头”的冲劲

取得转型发展的阶段性胜利

总投资100亿元的潍坊国际传播绿色创新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我市造纸产业向印刷包装转型;与世界500强正大集团合作的国际蔬果智慧产业园项目,将使寿光蔬菜以高端品牌形式进入连锁超市等销售终端;青柠微影北方总部基地仅用60多天就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市文化产业总部项目的空白。一个个项目的成功引进,一个个项目的投产达效,掀起了一个寿光企业发展的新高潮。

用“攀登者”的魄力

登上创新发展的新台阶

2020年,全市有2家企业入选省工信厅公布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占全省的1/5,目前全市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到1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1家,全市省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达到73家 ,“寿光制造”正加速向“寿光创造”转变。

用慷慨无私的付出

彰显饮水思源的家乡情怀

面对“六稳”“六保”的现实任务,广大企业家顶住生产经营困难和压力,想社会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坚持不减岗、不裁员、不降薪,生动诠释了“但为寿光好、何惧风和雨”的胸怀担当。市企业家协会、新生代企业家商会带领广大企业,先后设立了助孤成长基金、扶老济困基金、助力扶贫送健康基金等一批慈善冠名基金,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助学助教中捐款 1600 多万元。

2021年企业高质量发展展望

坚定不移与企业家站在一起 

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赛道上抢占先机

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精心绘制一套产业链条图谱,与企业一起梳理产业链条,每条产业链落实“1个市级链长”“1套扶持方案”和“N张工作清单”,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高端化工1个千亿级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造纸印刷、生物医药、生态木业5个百亿级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1个潜力型产业。二是量身定做一张要素保障清单,进一步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深化“标准地”出让改革,建立贷款资金需求库,形成“亩产效益论英雄”的鲜明导向。三是统筹布局一批新基建,推进企业“触网上云”“机器换人”,全力打造5G+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商小镇建设,帮助企业抢占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最高端。

坚定不移与企业家站在一起

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在科技创新的变革中乘风破浪

要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全力构建“企业提出技术需求+高校揭榜供给+人才争相献计”的创新生态;要加快搭建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代表的技术研发平台、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产业创新平台、以院士工作站为代表的人才创新平台;要探索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制度,落实好科技研发奖补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以科技创新的星星之火点燃创新发展的燎原之势。

坚定不移与企业家站在一起

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在“双招双引”的激流中奋勇前行

积极应对新变化,与企业一起“四拼四抢”:一是拼勇气抢先机。各企业要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央企和高端科研院所,对看准了的项目、人才,拿出最优质的资源与他们对接融合,在借梯攀高、借船出海中实现裂变式发展。二是拼专业抢效率。坚持“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用专业的平台招引专业的项目”,充分发挥驻外招引队伍、产业招商小组和招商小分队的专业作用,借助6大产业招商园区的平台优势,全面提升招引的成功率。三是拼感情抢资源。以亲情乡情为纽带,以故土乡情做引子,以异地商会为平台,以老乡联谊会、恳谈会、茶话会为媒介,既招引老乡回乡创业,又利用他们的关系扩大招引资源,成为家乡招引的“红娘”。四是拼服务抢落地。要为企业引进的项目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建立重大项目专报机制,既关心当前困难、也关注后续发展,全力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良好局面。

坚定不移与企业家站在一起

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勇闯天涯

广大企业要敢于到资本市场搏击风浪,通过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手段做高企业能级、做强产品优势,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增添制胜砝码。要为企业当好“宣传员”,开展“走进深交所”“企业资本市场培训班”等活动,推动形成浓厚的上市氛围;当好“领航员”,对13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实行“一企一案”跟踪培育,着力构建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当好“服务员”,建立“企业上市直通车”服务平台,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反馈问题,全力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让企业家有更多的舒适感

建立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用好“潍企通”服务企业发展智慧管理平台,顶格强化服务企业领导体系,所有市级领导和所有镇街区、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都要下沉企业、包靠项目,进一步拉近政府与企业的距离,真正让企业家的声音“听得到、办到位”。大力推行“拿地即开工”“验收即拿证”全链条审批,工程建设项目总审批时间在21个工作日以内,倾心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便企圈”,让企业和职工享受“零距离”服务。

把承诺的政策坚决执行下去

让企业家有更多的归属感

财政局、工信局、发改局等部门要对近年来的重要政策文件进行一次大梳理,把那些管用的分门别类归集起来,不易操作的抓紧制定配套细则,未落实的马上形成责任清单、抓紧整改。外地有的政策,只要合法合规,就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没有的政策,只要企业需要,也要认真研究论证;对于已经出台和承诺的政策,将认真兑现,一些时间比较久、与现行规定有冲突的事项,将积极与企业协商,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妥善解决。

要给企业家更多的尊重

让企业家有更多的荣誉感

企业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特殊人才”,要造就尊商重商的大阵势,落实好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十条措施,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寿光市发展顾问”,永远把“C位”留给企业家。要掀起亲商爱商的大声势,在新闻媒体开设优秀企业家宣传专栏和专题节目,有计划地创作一批反映企业家精神的文艺作品,讲好寿光企业故事、传递正能量。要彰显兴商强商的大气势,只要企业发展需要,就大胆为企业“站台”“发声”“出招”,对“双招双引”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市级领导顶格对接、顶格协调、顶格推进,让企业家心无旁骛抓发展、甩开膀子加油干。 

(寿光日报记者 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