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13日,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寿光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安排部署,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拓展上再加力,进一步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会上,寿光市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寿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现予以转载。
近年来,寿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文化强省”要求,全面落实市委“一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层基础的有力抓手,创新实施示范带领、党建统领、特色引领、制度挈领“四领并进”工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全力打造距离群众最近、服务群众最亲的“百姓之家”。
一、实施示范带领、全域覆盖,实现“以阵地聚人”。一是抓巩固。坚持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建到哪里,高标准建成“寿光文艺之家”、市民阅读中心、工人文化宫等,基层文明实践所(站)达到1026处,建成村史馆、民俗馆等各类村级文化场馆200多处,打造107处文化特色村,实行“把钥匙交给群众”服务模式,让农村阵地从“活起来”,再到“火起来”。二是抓拓展。开设“好好学‘习’空中课堂”,投资60万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开通文明实践“云”讲堂,举办线上直播57期,每期在线人数超过5万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文明实践的“数字赋能”。三是抓延伸。结合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筛选确定5大类、30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建成党性教育、文化科普等文明实践基地45处,在475个居民小区、村庄建成“爱心驿站”,为群众提供各类生活难题代办、帮办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实施党建统领、党群联动,实现“以队伍聚智”。一是党员带头。按照“部门联合‘供货’,群众按需‘赶集’”的思路,组织实施“万名党员进网格、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3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11000多名党员下沉城市社区,举办“民生服务大集”80余场次,探索的“五带头”服务做法被中央文明办简报刊发推广。二是社会辅助。跳出单纯依靠行政力量的思维定势,发挥志愿服务联合会作用,168个公益组织发起志愿服务项目481个,开展各类活动2200多场次,注册志愿者达到22万人,“志愿红”成为菜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退休农艺师朱振华自办“咨询热线”,带动近千名“土专家”活跃乡间,年帮助菜农解决技术难题2万多个。三是群众参与。以村“两委”成员、乡土人才、身边典型等为骨干,围绕义务巡逻、纠纷调解、移风易俗等内容,村村成立3支以上、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凝聚起了邻帮邻、户帮户的社会正能量。
三、实施特色引领、深度融合,实现“以活动聚心”。一是美环境。开展美丽乡村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行动,拿出2.5亿元专项奖补资金,推进“六化十二提升”,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达到97%以上,涌现出洛城寨里、韩家牟城、田柳东头等一批“网红村”,所有村实现了城乡公交、户户通、污水处理等“八个一体化”。二是强文化。组建公益性全民艺术普及社会联盟,培育农村文艺骨干2万多人,成立“庄户剧团”1200多支,年年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开展“千场公益巡演”“周末大舞台”等活动2000余场,“敬老饺子宴”等活动近万场次、受益老人8万多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帮助4600多个家庭破镜重圆。三是倡文明。所有村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改造提升村级绿色公墓700多处,探索了“婚庆礼堂”“以帮代贺”等婚丧新模式,被确定为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县。特别是从2003年以来,连续推出了19届、200多名“感动寿光”年度人物,2人成为“全国道德模范”、24人获评“中国好人”,县级以上道德典型达到760多名,王伯祥同志、王乐义同志被评为全国“最美奋斗者”。退休老干部牵头组建了一支400多人的传统文化志愿讲师团,带动了近2000人参加辅导员队伍,先后举办各类宣讲活动近万场次,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满菜乡大地。
四、实施制度挈领、常态长效,实现“以制度聚力”。一是健全推进机制。开通了“2078178”服务热线,每月15日确定为文明实践日,印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指导手册》,制定了工作指导标准和考评办法,成立正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明确镇村两级专职专干,推动工作高效落实落地。二是健全激励机制。把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民生实事,实行专项财政资金保障,对文明实践所(站)实行星级评定,发放奖补资金510万元,配套音响、健身器材等3000多件。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暂行办法》,创新推出“志愿服务贷”“文明信用贷”等信贷产品,落实星级志愿者“十重”礼遇,在全社会树立了“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鲜明导向。三是健全共建机制。实施“城乡牵手·文明联动”工程,启动“公益伙伴”行动计划,推动107个部门单位与村结对共建,落实帮扶资金361万元,认领、实施“代理妈妈”等特色项目130多个“,光明菜乡”“视觉关爱”等8个项目被评为省、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