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李万敏:玩转无人机 助力新农业

“想要过上好日子,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拼搏。”在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村民李万敏的一席话虽然简单质朴,却是这位农村汉子为幸福日子不懈奋斗的真实记录。几年来,勤劳又爱钻研的李万敏熟练掌握了无人机等设备的操控技术,并用于村庄大棚及大田劳作中,成了街道远近闻名的农业科技达人。

binary_middle (2).jpg

李万敏的父亲一直做摩托车维修生意,在父亲的影响下,李万敏年轻时就开始学习摩托车及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维修,没事就在家里拆拆装装,很快,小到接插座、换灯泡、换保险丝,大到维修录音机、电视机、收音机,李万敏都能搞定。

毕业后,李万敏像父亲一样,先做起了机电维修生意。“2007年时,村里很多年轻人回村种大棚,效果不错,于是,我也改行做起了菜农。”李万敏说,以前村里打药都是靠人工,有小型手动喷雾器,也有烧油的电动喷雾器,但打药费时费力。同时,人工喷洒施药不均匀,药效不能完全发挥,所以在种植蔬菜大棚的过程中,李万敏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电子科技运用到蔬菜大棚及农田种植中,既能节约人力,又能提高作物品质。

2018年,李万敏种着30亩玉米地,打一次药得好几天,十分辛苦。他就想,如果把无人机用于农药喷洒,肯定能极大减轻工作量。于是,他先买了一台二手无人机施药,结果大大提高了喷洒效率,这让李万敏十分兴奋,也更加深了他改装无人机用于农业的想法。

爱动脑筋的李万敏,又开始琢磨能否将洒药的无人机进行改装,给夏季的大棚降温。“最开始,无人机喷洒出的降温剂雨点小,雾化厉害,药剂全部黏在了薄膜上,效果很差劲。”李万敏的想法一开始就遇到了阻力,但他没有气馁,天天窝在家里,一心一意研究无人机改装。

想达到理想的喷洒效果,不仅要更改喷洒系统,还要更换喷头,程序较为复杂。为了找到合适的喷头,李万敏转遍了寿光的五金店,终于找到了相对合适的……改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过一次又一次失败,又在自家蔬菜大棚反复试验后,李万敏最终将无人机改装成功,得到了均匀的喷洒效果。之后,李万敏又购置了一台崭新的无人机进行了成功改装,进一步提升了施药效果。

几百个大棚中间,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伴随着六只有力的“翅膀”振动,它一边匀速飞行,一边从喷嘴里洒出细密的降温剂。“160米的大棚,用喷雾器喷洒降温剂至少需要两个小时,但用无人机只需十几分钟。”李万敏说道。

邻居们见识了无人机的“威力”,纷纷请李万敏帮忙施药。“无人机喷洒农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我将会继续研究下去,多为乡亲们服务,助大家增收致富。”李万敏信心满满地说。(寿光日报记者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