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 助力寿光疫情防控更“智慧”

AI人脸识别门禁,访客二维码入户,无接触识别开门……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逐步深入,在寿光,各镇街区、各部门不断创新疫情防控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的“高科技”纷纷上岗,推动基层“智慧化”防疫不断升级,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QQ截图20210812090020.png

AI人脸识别

社区防疫更“智慧高效”

“识别成功,健康码核验通过,请通行……”随着AI人脸识别系统“嘀”的一声响,小区门自动打开,居民顺利走进小区。8月10日,记者在洛城街道清河垄塬小区看到,居民进入小区,必须经过智慧人脸识别系统的“同意”。“它的存在,让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精准、科学和智能,给居民增添了一份安全感。”小区物业人员表示。

在德润绿城·百合园小区,同样的AI人脸识别系统成为小区居民安全“把控员”。记者摘下口罩刷脸时,系统给出了“人脸无法识别”的提示。“进小区的居民必须来这里‘刷脸’,通过该系统的大数据信息,让社区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掌握人员基本信息,使社区防疫工作更加全面、精准、便捷。”洛城街道万华社区百合园网格员赵永强告诉记者,“智能门禁”看似普通,却藏有“大智慧”,小区智能门禁系统用“人脸”代替“门禁卡”,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后,与后台人脸模板进行比对,确认是社区或楼层住户才会自动开门。“这种智慧化的设备,给社区防疫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并且,AI人脸识别系统与山东健康通行码关联,只有绿色码才能核验通过,其他的都不予通行。”

“作为小区居民来说,AI人脸识别系统让我们感到既安全又放心。”清河垄塬小区居民张化苓说,AI人脸识别的智能还在于系统直接与街道大数据中心相连,根据来员情况,可以直接排查出重点疫区或中高风险区来员,为小区居民构筑起第一道安全防线。同时,每个小区的人员进出情况可以通过后方的“智慧洛城公共服务平台”看得一清二楚,系统也会对进出人员进行大数据分析,确保实时掌握来自重点区域的人员信息,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让社区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最值得一提的是,AI防疫智能系统的投用,改变了原来需要大量人力进行问询、测温、查验、登记的防疫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核验效率和精准度,做到信息更准、去向更明、可追溯更广,高效精准战“疫”。记者发现,在寿光,无接触式的防疫方式已成为优选,像这种智能化AI人脸识别系统,已在寿光部分小区逐步推广。目前,洛城街道20个小区和部分农村社区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圣城街道有6个小区安装了该系统。智能化设备的使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出行,使社区防疫更加智慧化、高效化。

“大数据+”模式

镇街防疫、社区治理“一网通”

大数据比人跑得快、跑得远,借助信息化平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走路,实现疫情防控的效率提升。在疫情防控中,寿光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平台,增减功能模块,在充分应用中实现“数战数决”,推动疫情防控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通过智慧平台,运用‘互联网+’,我们将街道30个社区、70个村庄的近40万人口信息全部录入平台,针对疫情防控,我们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对常住人口的实时查询。”圣城街道向阳社区党委书记蒋金鑫一边介绍圣城街道指挥调度中心信息管理平台的智慧化程度,一边演示如何快速排查、定位重点地区来员。

“比如最近对xx来员防控较严,我们可以针对性地通过平台常住人口一项,搜索户籍地是xx的居民。”蒋金鑫在系统常住人口中输入xx二字,页面立即显示圣城街道xx籍常住居民的人数和个人基本信息。目前,这些xx籍居民已经全部通过街道工作人员排查,随时追踪问询。“有了智慧系统的助力,我们能快速从源头上防控疫情,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掌控重点地区来人。”蒋金鑫说。

和圣城街道一样,洛城街道“智慧洛城公共服务平台”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去年以来,洛城街道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研发了智慧洛城公共服务平台,并在全省率先将辖区4个城市社区、118个村、210家企业、2000多家商铺及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等15.6万人的信息,全部进行了数据采集,建立起包括人脸信息在内的标准化人口信息数据库。

“在疫情防控中,洛城街道将居民身份信息、电子健康码数据结合,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身份识别,发现异常码会立即语音报警,监控显示屏迅速定格异常对象、显示人员信息,并在服务器后台记录和追踪,这样就形成了信息‘闭环’,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精准度。”洛城街道社区办主任梁瑞清介绍,社区疫情防控排查信息一是依靠大数据系统排查,一旦国内出现中高风险地区,大数据平台会自动锁定中高风险区户籍人员,并进行一对一核对排查;二是通过公安系统的信息推送和街道邻里群、网格人员入户走访排查,两方结合,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另外,洛城街道的“智慧洛城公共服务平台”完全实现了与社区信息共享,通过AI人脸识别,能第一时间掌握进入社区的来员信息。

智能测温

筑起人员密集区安全防线

1次可同时测温20人、1分钟通行几百人次、可智能报警……日前,记者走访寿光部分公共场所、商场、农贸市场了解到,智能快速感应设备的应用和实时监控,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公共场所体温检测工作提速。

“36.4℃,体温正常。”在寿光市政务服务中心,进出人员在通过测温区域时,每个人的实时体温都会出现在显示屏上,这台智能测温设备类似摄像机,人员只要在镜头探测范围五米内经过,只需1秒钟就可知体温是否异常。

体温检测中,正常体温的数字呈现绿色,一旦检测到体温超过37.3℃,屏幕温度数字便会呈现红色,同时发出语音报警,提示现场工作人员采用手持终端,引导疑似体温异常者进行复合体温检测,并做好信息登记。“自从安装了这个体温检测系统,不仅节省了人工防疫成本,还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农贸市场人员多、流动性大,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为此,寿光进一步加强了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力度,配备了人脸测温监控系统,提高了对进出市场人员的体温检测精准度,为顾客提供了健康、安全的购物环境,同时,采用人机联防的方式,把好农贸市场疫情防控的“安全大门”,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菜篮子”。

“36.5℃,体温正常。”在东郭农贸市场入口处,人脸测温监控系统可同时测量20个人的体温,效率大大提升。“东郭农贸市场每日人流量约8000人次,为保障市场安全,避免人员过度密集,市场采取‘南门进,北门出’的措施,由工作人员严格把关。”圣城街道东郭村党支部书记郭百忠告诉记者,农贸市场货物品种繁多,人员流动性较大,落实好各项防疫工作非常重要,鉴于农贸市场的特殊性,他们采用人机联防的模式严把疫情防控关“。一是在农贸市场设置防疫门岗,所有人员必须戴好口罩,经体温检测、‘双码’查验后才能进入,切实把好市场‘入口关’;二是每天对摊位用酒精消毒,严格落实农贸市场卫生消杀工作,全方位守牢农贸市场疫情防控线。”(寿光日报记者桑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