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要重视儿童心理疏导

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再次打响,在疫情面前,孩子缺乏自我调节和保护能力,可能会受到更严重的心理伤害。这时候家长更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的异常表现

经历过灾害和危机后,儿童一般会产生两种身心反应:一是较为直接和剧烈的反应,如注意力无法集中、做噩梦、失眠、易怒、恐惧等。二是变得麻木和呆滞,如感觉呼吸困难、过分敏感、害怕死亡、缺乏自信、一直重复回想灾难事件、社交退缩和不敢出门等。

专家提醒,无论儿童表现是否异常,都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理关爱,对于反应激烈或异常行为无法改善的儿童,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疫情来临时

孩子的心理变化

在家庭环境中,儿童心理健康最重要的三个心理基础是归属感、安全感和自信心。

儿童眼里的归属感:我有在任何时候都能支持我、喜欢我的人;我有能够在出现危险时保护我的人;我有在学习、生病、出现危险时能够陪伴和帮助我的人。在疫情发生时,儿童正是因为失去了成人在“归属感”这方面的支持,才受到疫情的影响甚至被疫情出现的困境所击垮。

儿童眼中的安全感:我是人们喜欢的人;我是愿意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我是相信事情会变得好起来的人。当疫情到来时,儿童可能会因缺乏安全感而出现一些外化的消极行为,如冲动、具有攻击性等。

儿童的自信心:我能找出办法来解决我面临的问题;我能控制自己不做一些不正确或者危险的事情;我能在需要的时候找到别人帮助我。在疫情中,儿童可能会遇到无法解决与处理的事情,这会让儿童一些社会功能的发育受损,对自己失去信心等。

手把手教您

做儿童心理疏导

家长需要明白,儿童情绪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恐惧、焦虑等情绪,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儿童感到安全。

最重要的就是关爱儿童,尽快让他们回到一个稳定、安全且有亲人陪伴的环境,家长尽量每天腾出时间与儿童交流,多拥抱和抚摸儿童。同时,也可以通过维持一些日常生活的“仪式”,如睡前讲故事、亲子游戏等,来为他们提供日常的稳定感和归属感。然后,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理解能力,用简单直白的方式告诉儿童目前发生的事情。

要帮助儿童树立对未来的信念,或者让儿童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救援任务,让儿童感受到人们的努力,感受到环境在不断改善,进而使他们看到希望。(寿光日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