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老李”:这条河道,一天走10来公里

寿光市创新建立水利专业化养护队伍 变水利工程“散养”管理为“精细”管护

编者按 今年以来,寿光市聚焦“水利设施管护难”,持续深化水利改革攻坚,创新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形成了“专业化养护+智慧化管理+社会化护河+全域化责任”的“四化”管护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水安全屏障”,为做好水利工程管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9月17日早上7点半,弥河孙家集街道岳寺李村段堤防巡查管护队员李洁像往常一样上岗,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所辖的3公里河道上巡查。仔细观察、来回踱步,发现雨淋沟出现损毁,就抓紧修复;看到有钓鱼的就“多唠叨两句”,将其劝离;看到河里柴草多,就用专业叉具将柴草捞出;遇到乱倒垃圾的便大声将其制止;发现有非法采砂的,赶紧让其停工并拍照取证上报水利部门……“这3公里的河道,我一天至少查看两遍,每天走个10来公里都习惯了。”李洁说,有水的河道要巡查,没水的干河床也要维护,时间久了,他和周边的村民都“脸熟”了。

巡查过程中,他还会重点检查是否有群众在河边玩耍。“以前大家防溺水意识不够,我就多说几遍,看你‘唠叨’得辛苦,他们也就不好意思再来了。”李洁说。

李洁是寿光市一名水利工程巡查管护队员,他还有127名同事,与他一起负责4条大中型河道、400多公里堤防长度、34公里沿海防潮堤、21座大型建筑物、100多个小型建筑物的巡查和养护。检查堤防管护范围以及河道内是否有乱倒垃圾、非法开荒种地、非法取土、非法采砂、乱搭乱建等行为;雨后排查大、小型雨淋沟损坏情况并及时修复;对堤防坝坡、坝肩的杂草及时清理……他们的工作内容多而细,离不开强烈的责任心“。所有队员都配备了对讲机,可以实时查询、汇报管护范围内的情况,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智慧水利系统及时准确地进行人员调度。”弥河管护公司堤防巡查队队长孙振江说,为了提高队员们的工作能力,水利部门会定期邀请水利专家进行技能培训,同时要求队员们严格按照《堤防管护人员岗位职责》《堤防管护人员工作职责考核标准》工作。

寿光市河流众多、水网复杂,决定了水利工程的巡查管护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寿光市创新建立专业化养护队伍,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创新组建“专业养护+行政监管”的“5+1”队伍,形成了“管养分离”的长效管护新模式,变水利工程“散养”管理为“精细”管护,打通水利工程管护“最后一米”,形成纵向到底的管护机制。经过近半年探索实施,弥河、丹河、塌河三条河道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投资1000余万元设立了水利工程维护专项资金,组建了5支专业养护队。按照每条河流3公里河道设置1名巡查管护人员的标准,配备了专业人员和巡查管护人员。”寿光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钊春说。

另一支队伍便是行政监管队,负责水政巡查。这支队伍共有4名队员,全部是寿光市水利局的业务骨干,专业经验丰富。“辖区内的弥河河道大约有95公里,两岸都巡查一遍需要三天的时间。”行政监管队队长甄世森告诉记者,把辖区内所有河道巡查一遍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目前,共发现问题150余起,全部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督促整改、恢复原貌。”甄世森说。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水利工程进行日常巡查、管护、维修保养和运行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了重点水利工程的管护水平,有助于发挥水利工程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了解,该模式不仅在潍坊市首创,在山东省也是一次新尝试。(寿光日报记者 王秀慧 通讯员 曹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