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书记赵丹霞

扎根社区15年,她以身作则,每天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听民声,解民忧,做好榜样带动作用。她始终把居民群众反映的大事小事记在心里,一件一件办好,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做好社区治理工作,用行动提升着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中国最美社工”“齐鲁和谐使者”“潍坊和谐使者”“寿光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寿光市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一个个荣誉见证着学院社区党委书记赵丹霞的努力与付出,敦促着她不断进取,砥砺前行。

创新汇民智:

“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

“近期打算在小区建电动车棚,今天咱讨论一下车棚选址问题……”日前,专家公寓小区内,小区党支部成员、物业经理、社区工作人员等围坐在一起,对小区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协商。会上,大家踊跃发言,为和谐小区建设各抒己见。

binary_middle (7).jpg

这样的讨论会,在学院社区几乎每天都有。学院社区现有4个居民小区、2家驻区单位,共计6000多居民。社区工作繁琐,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多,学院社区党委书记赵丹霞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依托“社工+义工”的形式,用网格化管理实现“零盲区”。按照300户左右一个网格的标准,把学院社区划分为8个小网格,每天,赵丹霞和社工们下网格、寻民情,用“拉家常”的方式向居民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就记在笔记本上回办公室研究。

binary_middle (1).jpg

“房子多次漏水,能不能帮忙协调维修基金给维修?”教授新村有居民跟网格员提出如此建议,在联合物业征求其他居民意见后,教授新村的楼顶防水工程提上议程。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教授新村路面破损严重,居民有意见,社区联合物业、分管单位着手改造,破损路面维修很快完成;社区内井盖破损、楼宇门损坏、车位规划不合理等“小事儿”,居民有意见,社区有行动,社区协调各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志愿组织等,居民反映的问题逐项解决……一个个问题处理下来,难免碰到“棘手”问题。为此,社区成立党群民主议事会,充分尊重居民意见,让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把“我的社区、我的家”的理念厚植到居民心中,激发居民的内生动力,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

binary_middle (5).jpg

实施以来,效果不错。对民意的尊重,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今,大伙儿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老百姓的事,尽管提;有问题,放到桌面上商量处理。就这样,居民规则意识、主人翁责任感得以提升,从冷眼旁观变为积极主动、从置身事外变为热心参与、从被服务转变为自我服务。在赵丹霞的带领下,“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省级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和“省级文明社区”等荣誉先后落户学院社区。

实事聚民心:

“把居民的小事当大事来办、当自己的事来办”

“大爷,您的党员关系还在原工作单位吗?”

“是的,想转到社区来,但不知道怎么办理呢?”

“等您有空了,我跟您去办。”

一问一答中,困扰居民隋爱国多日的难题解决了。

类似的“小事儿”在赵丹霞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完成一项划掉一项。“在很多人看来,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干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对老百姓来说,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就是他们眼里‘急难愁盼’的大事。”赵丹霞说,社区里的每一件小事,她都会当作一件大事去干,这才是真正的为民服务。

binary_middle (2).jpg

“要不是赵书记,我这纪念章还不知道在哪儿呢。”抚摸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75岁的杨桂彩不断地感谢。事情还要从三个月前说起,杨桂彩和老伴儿都是有着50多年党龄的党员,6月底,社区工作人员去家里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可只有老伴儿的,没有杨桂彩的。一查才知道,杨桂彩虽是婚前入党,但在婚后招工时党龄填写错误,导致系统内自己的党龄不到50年。随后,赵丹霞跟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查档案、找证明,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杨桂彩顺利拿到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binary_middle (4).jpg

在学院社区,居民都知道:“有事找社区书记,准没错。”确实,多年来,无论是谁,只要找到赵丹霞,就没有她不管的事。她制作了一张写有自己名字、电话的“党群联系卡”发给居民,谁家有事随时可以找她。她的手机也从不关机,有些居民家里的事,琐碎得不值一提,可只要赵丹霞知道了,她都要说、都要管、都要帮。这张“党群联系卡”,让诸多居民得到了帮助,赵丹霞也成了社区居民的“贴身管家”。

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赵丹霞积极整合资源,对接部门,以公益组织孵化基地为依托,组建“微联盟”,开展“微行动”。目前,天平公益发展中心、蒲公英公益服务中心、万禾公益发展中心等28个公益组织加入“微联盟”,社区工作人员联合志愿者开展帮扶、助残、助学、爱老等爱心公益活动。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居民群众当亲人,把居民的事当自己的事办。十余年来,赵丹霞用真心赢得了居民的点赞。

贴心解民忧:

“真心换民心,就能成为百姓的‘贴心人’”

“我年龄大了,出行不方便,前段时间打疫苗还是咱社区书记开自己的车接送的,她从上午9点一直忙活到下午1点,午饭都没顾上吃。”在教授新村小区,居民李阿姨提起打疫苗的事依然念念不忘。而对赵丹霞来说,这样的事儿再平常不过。

工作多年来,赵丹霞始终将居民的“烦心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真正把服务送到居民的心坎上。

binary_middle.jpg

2018年防汛期间,赵丹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带领社区人员48小时不眠不休,冲在一线,巡查小区险情、清理排水口、走访排查群众。同时,与卫健部门联合,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同步做好灾后防疫工作,积极筹集消毒防疫药品药水,指导和督促受灾小区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做好安全和健康教育,为积极有效地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奠定了基础。

去年初,寿光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启动,因为社区人手不足,刚生完二孩不久的赵丹霞结束产假,一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从前期摸排、防控、设卡,到消毒、测温、做居民思想工作,一刻不停。“那时候真的忙,每天就像转陀螺一样。”疫情防控初期,赵丹霞放下不满六个月的孩子,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因为身体没有完全恢复,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赵丹霞两次入院治疗,但即便躺在病床上,她手里的工作也没有放下。

“女汉子”“工作起来不要命”“居民的事儿永远比自己的事儿重要”……这是记者在学院社区采访时听到的大家对赵丹霞的评价。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赵丹霞也觉得愧对孩子和家庭,但每当社区遇到什么问题,无论是深夜还是节假日,她总能立刻进入工作状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一名社区党委书记的“硬核担当”,成为居民们信任的“最美丹霞”。(寿光日报记者 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