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监管更为民更便民

截图20211122085844.png

“通过智慧监管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寿光各镇街区每个村的蔬菜种植面积、大棚个数、蔬菜种类,点击输入一位农户的名字,可以查看到该农户所有大棚蔬菜的交易、检测信息及肥料使用情况,这些信息都是通过大数据抓取的。”在寿光市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展示厅,现场工作人员边演示边向记者介绍。为进一步实现透明、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时、便捷地为农服务,寿光市2016年开发了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实现了蔬菜产业的智能化监管、全域化追溯和信息化服务。

目前,寿光市14万个蔬菜大棚、1556农资经营店、1020家蔬菜市场、21家三品基地、6家大型超市和15处镇街检测室等,所有的生产信息、检测信息和交易数据都采集进了智慧监管平台,将寿光市每一个蔬菜大棚、每一个批发市场、每一家农资门店都纳入监管,利用平台对农资交易信息全部进行自动采集,构建起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监管服务体系。特别是推广了二维码信息追溯体系,寿光本地蔬菜基本实现了二维码交易全覆盖,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立即就能查到是谁种植的、用的什么肥料,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在洛城街道董家营子村的瑞胜农资超市,店主崔元芳每出售一件农药产品,都会拿起手中的扫码仪,对准在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备案的农药产品追溯码轻轻一扫,交易信息(农资店、购买农户、时间、产品名称、数量等)就自动上传到了智慧监管平台。

记者了解到,寿光市统一规范了农资店农药进货渠道。各大农药经销商在寿光市销售农药,必须先到寿光市农业农村局进行产品备案,由执法大队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给予农药产品追溯码,然后进入农资店的销售网络中。

其次,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了农药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寿光市1556家农资门店,每天哪家店卖了什么药、卖给了谁、卖了多少量,在智慧监管平台“农投品管理模块”上一目了然。一旦有违禁用药情况发生,智慧监管平台可立即追查到所有违禁农药产品的销售来源、去向,同时对违禁产品进行“黑名单”管制,其他农资店将无法扫码销售。

“我们这个平台就是要把农作物使用的农资统一管理,包括生产出来的样品,也要进行检测、监管,所有的交易流向,会进行一个全数据的实名制管理、跟踪。”平台研发者成健林介绍。

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决定“寿光蔬菜”品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地利农产品物流园,检测室可对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25分钟出结果。目前,日检测蔬菜样品1000余批次,全年达到30万余批次。

“我们像爱护眼睛一样抓蔬菜质量安全。”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监管科负责人介绍,早在10年前,寿光市就拿出专门资金,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从源头上抓安全。同时,全面推行蔬菜质量全域网格化监管,寿光市划分28个网格,网格内大棚生产、蔬菜交易、农资经营全部纳入监管,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全程追溯体系。

谁能把控质量,谁就占领制高点;谁能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寿光市依托部、省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以信息化服务蔬菜质量全程管控,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基地管理、标准制定、产销对接,加快由输出产品、人才、技术向输出标准、机制、体系转变。

“目前,我们启动了118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研制工作,番茄、黄瓜2项农业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发布,是国内首个从种苗到餐桌的蔬菜全产业链行业标准。同时,在江西、内蒙古、四川、西藏等省、自治区认定试验示范基地27个,全国新建蔬菜大棚中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有力带动了全国蔬菜产业链条的标准化。”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负责人表示。(寿光日报记者 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