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街道前疃村发挥产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年轻力量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一幅幅日新月异的画卷正在寿光徐徐展开,广大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古城街道前疃村“青年创业园区”内,一个个高标准蔬菜大棚连方成片,一串串西红柿缀满枝头,一箱箱打包好的新鲜果蔬将运往大都市……“新农人”正在赋予这片土地富饶与生机。

QQ截图20211216081732.png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农业产业化,从而留住更多年轻人,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思路、新活力,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古城街道的生动实践。在此带动下,这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回乡讲述乡村振兴好故事,呈现乡村振兴新气象。

1对夫妻+7个大棚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前疃实践”

12月12日,初升的朝阳透过薄膜,洒在红彤彤的西红柿上。一如往常,胡增新来到棚里巡视了一番,满心满眼都是收获的喜悦。

“前面棚里的迷彩西红柿明天该摘了,你联系雇俩人,明天上午9点前送到合作社。”和妻子交代了几句,胡增新驾驶汽车,一路疾驶,新建的两个大棚正等着安装棚膜等设施,他要亲自把关。

1988年出生的胡增新有头脑能吃苦。2016年,村里土地流转重新规划大棚园区,他投资40余万元回村建了一个大棚,感觉效益还行的他,在2019年又建了一个,两个大棚收益更好。今年正月十六,胡增新的第三个大棚栽下了头一茬西红柿苗。随着西红柿行情一路上涨,现在普通毛粉西红柿每斤批发价3元多,口感西红柿每斤更是高达十几元。秋后,夫妻俩又将准备买房的钱拿了出来,一口气新建了两个蔬菜大棚,现在新棚主体已经完工。

binary_middle (1).jpg

五年的时间,胡增新投资建设了5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加上父母原来种着的2个旧棚,种植面积达到了50余亩。大家给胡增新估算了一下,按今年西红柿的行情,胡增新一年的毛收入能达到90万元以上。

一对夫妻,50亩地、7个蔬菜大棚,年收入近百万。在前疃村,像胡增新这样“玩”着几个大棚的青年菜农还有很多。平常夫妻二人操持,忙时雇劳动力,成为年轻一代棚主的“新玩法”。

土地细碎化,农地的经营规模过小等问题曾一度制约农业产业化。古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未来地谁种”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迫切需要。前疃村鼓励青年一人(户)种植多个蔬菜大棚的做法,为解决农业发展中基础设施落后、经营规模偏小、集约化水平不高、经营理念不够先进等突出问题,提供了有益尝试。

新品种+新技术

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前疃动力”

古城街道是寿光市设施农业蔬菜主产区,作为寿光市最早种植西红柿的地区之一,素有“西红柿之乡”的称号。近年来,该镇加大力度打造“番茄小镇”,以此扩大古城番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菜农们走向提质增效的发展之路。

乘此东风,2016年,前疃村因地制宜流转土地建设了一处高规格蔬菜大棚园区,当年发展大棚100亩。短短几年的时间,园区已经达到600亩的规模,吸引了本村近48个年轻人回村创业。大棚间年轻人来来往往,一片朝气蓬勃,村党支部书记殷凤海将园区命名为“青年创业园区”。

殷凤海评价说,年轻人比他想象的还要思想超前、敢拼敢干。2016年在村西规划建设第一批高标准蔬菜大棚时,他把目标瞄向了村里的年轻人,规划了10个150米长、17米宽、8米高的新式大棚。“这正对了年轻人的心思,名额很快就报满了。”

binary_middle.jpg

殷玉龙就是其中之一。在新大棚里,他种上了经过考察后口感和颜值都很高的“夏日阳光”西红柿。当时,该品种的西红柿种子稀缺到“按粒卖”,一粒种子卖到了7元,用殷凤海的话说,“小青年就是敢干”。“夏日阳光”成熟后呈橙黄色,品种新鲜、口感又好,市场上,价格完全由殷玉龙来定。那一年春天,棚内占地1米宽的“夏日阳光”就为他赚了1250元,比普通品种整整高出了三四倍。“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高端优质的水果产品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标配’,我们就专攻‘奇巧好物’。”殷玉龙说,现在本村仅口感型西红柿品种就达到了近20个。

年轻的“棚二代”不仅胆大,而且接受新科技新技术的能力更强。秋季曾持续阴雨,青年菜农集体采购了一片稻壳铺撒在棚内,既可以吸潮,又能改善土壤。不仅如此,现在水肥一体机、自动控温设备等现代农业设备在新建大棚中广泛应用,科技水平也越来越高,品牌化、互联网+、直播卖菜、绿色农业……这些新词,前疃村的青年菜农摸得门儿清。

过去,前疃村村民在采用传统模式种植普通西红柿的时候,价格提不上去,村民收入增长缓慢,这样的状况令村里的年轻人丝毫提不起种棚的兴致,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城市打拼,是“新品种+新技术”的发展路子改变了这一切。现在,他们一手挎着“菜篮子”,一手端着“果盘子”,时刻保持品种品质的领先,持续向高端市场发力。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

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好路子

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近年来,古城街道通过搭建公共平台、发挥政策优势、优化配套服务等举措,持续打造“番茄小镇”品牌。“特色小镇,不仅是产业发展高地,更是人们心之所向的地方。”古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引导相关村建设特色番茄种植基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将质量管理前置,实现了种、管、销一条龙服务。

2014年,前疃村整合村内及周边8家蔬菜市场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社蔬菜检测室成为寿光市第一家村级蔬菜检测室。合作社办公及服务设施配套齐全,集技术培训指导、蔬菜购销和蔬菜质量检测于一体,在打造绿色品牌、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的同时,也架起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黄金桥”。

前疃村还申请了“古硕”牌西红柿商标,并于2020年获得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最近,国内领先的高端水果会员制平台——德汇好物慕名而至,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与合作社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小村闯荡大市场的路又向前迈实了一大步。目前,合作社已与德汇好物、青岛大润发超市、上海清美超市等购物平台及大型连锁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天销量超1.5万斤。

平台越做越大,合作社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对合作社成员,合作社从基肥用料、管理细节甚至采摘时间和果实大小统一把控,确保了蔬菜安全这一“生命线”;对采购商,合作社拥有定价主动权,“这样的高品质新品种,只有他们找不到,没有咱们卖不了。”殷凤海的话中,透着满满的自豪。

“大家借助平台一起抱团发展,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品牌,而且西红柿的品质和价格都有了显著提升。”在青年菜农张万岳的大棚里,他随手摘下几串西红柿递给记者,“这是‘釜山88’,非常甜。”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殷凤海表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让大家看到了农业农村更广阔的未来,信心更强,干劲更足。他们相信,梦想在这里萌发,在这里生长,未来,也将在这里闪闪发光。(寿光日报记者张春萍通讯员门传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