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地里刨“白玉”

截图20211231083415.png

12月28日,天气转暖,在化龙镇南柴村西部的一片数十亩山药地里,工人们正挥锹铲土,收获山药。新挖出的山药,裹着浓浓的泥土味,被整齐地码放在沟垄旁,现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截图20211231083428.png

“山药怕冻,我们只能趁着天暖和的时候刨,现在50多亩地,已经刨了10万多公斤了,还剩五六万公斤在地里,估计春节前能刨个差不多。”山药种植户柴健正忙着清理散落在地里的山药豆,干起活来十分麻利。他说,自己二十多岁便开始跟土地打交道,起初是承包土地种胡萝卜,后来种过水果萝卜,2013年转行种植白玉山药。如今,40岁出头的他是周边山药种植大户,在“圈里”也是有名的“山药哥”。

截图20211231083434.png

截图20211231083440.png

“种植山药不难,一般就是清明节后下地,国庆节后刨地。但是,要种好山药也不容易,选地块、用水、用肥等都有讲究。比如说浇水,山药长到三十厘米长的时候,浇水要浇到四十厘米或者四十五厘米深才行,这是因为要给山药打开一定的生长空间,但山药长在地底下,这个‘入水’尺度很难把握,不仅要依靠经验判断山药生长速度,还需要综合考虑水泵的上水量、电压高低等因素。”柴健表示,最开始种山药的时候,他就跌过几次跟头,觉得给山药多浇水施肥,产量会高一些,结果没有控制好水肥用量,导致收获时山药品相不好,卖价也受到影响。

截图20211231083356.png

走在山药地里,记者看到十多名工人分组分工协作,挖沟、切土、拔出……一根根胳膊长的山药被一铲一铲从地里刨了出来,经过简单清理后送到地头,再由人专门负责整理装箱。“装箱后的山药都是先存进冷库,等待行情再销售。”柴健告诉记者,过去种山药刨出来就得卖出去,价格高低全由市场说了算。前些年,他与朋友合伙投资200多万元建了一个500平方米的冷库,挖出的山药会先存进冷库,等市场行情好了再出售,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价格变化。冷藏也是门学问,在这方面,柴健有自己的技术门道,“把山药藏在冷库里保存一两年不成问题。”

截图20211231083408.png

“现在的山药价格还凑合,前段时间一公斤能卖到七元,这几天价格有些回落,一公斤也就六元,我准备春节前后价格合适的时候再出库。”柴健表示,与蔬菜价格一样,山药价格波动比较大,之前有一年行情比较好,一年收入了六七十万元,靠着种植山药,他也奔上了小康路。

截图20211231083402.png

谈起以后的发展,柴健有着自己的考虑。他说,山药对土地要求比较高,周边的沙土地因为比较适合种植山药,这些年逐渐发展成了山药种植区,尤其是白玉品种,因为吃起来软面、口感好而受到市场欢迎,不仅生产的山药销往国内各大城市,新疆、河北等一些地区的农户也来寿光进购山药豆苗。下步,他打算延伸产业链条,在种山药的同时,做大山药豆苗培育。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者对蔬菜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柴健也一直在追求品质创新,尝试种植有机山药。“种植山药有个特别之处,就是一块地种三五年后就不能再种了,因为土地肥力达不到,会影响山药品质,但不影响种植其他作物。”柴健表示,为种出好山药,他每隔一个周期便会换地种,目前,他手里已经提前备好30亩新地待种,而之前承包的土地,他会选择改种香菜、菠菜等。“我希望能探索出一条品质山药发展路,带动周边农户抱团发展,为寿光蔬菜品牌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寿光日报记者 付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