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老河口的“渔光合奏曲”

QQ截图20220106204914.png

“云儿飘在天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光伏……”时值隆冬,在营里镇的“双招双引”新能源435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现场,95万块光伏电板连成一片,粼粼的水光与湛蓝光伏面板融合在一起,上能产生清洁电力,下能促进渔业增产,实现光伏发电与渔业生产的完美融合,勾勒出一幅交相辉映的美丽生态画卷。

这项属于海域、滩涂水面光伏发电工程,是寿光市“双招双引”和国家第一批光伏平价上网示范项目。项目借助老河口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在不改变原有卤库滩涂种植、渔业卤虫养殖等功能的基础上,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光伏板,采用“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形式,即上层用于光伏发电,源源不断提供绿色电力,下层卤库通过晾晒提高卤水卤度,用来晒盐和养殖卤虫。“到了炎热的夏季,光伏板对卤库内的卤虫还有保护作用。”项目负责人介绍,光伏组件布置于水面上方,在不改变原有卤库、渔业卤虫养殖功能的基础上,复合发电功能,建设了集发电、制盐、养殖、储能为一体的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既破解了建设光伏电站土地资源稀缺难题,还实现了土地二次利用,改变了老河口地区近十万亩滩涂和盐碱地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了清洁能源利用率和电源开发综合效益,成为了国内领先的“多能互补”示范基地。

在这里,盐渔光储一体发展的“寿光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盐渔光储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板,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可实现年收入2.4亿元,解决就业400余人。按照25年运行期来算,并网发电后,这里每年可为寿光提供6亿度绿色电力,按照一户家庭一年使用2000度电来算,能够满足3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同时,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弃物排放,节约燃煤消耗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万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寿光日报记者 桑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