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寒冬的圣城暖阳高照,街道整洁靓丽,道路交通秩序井然,小区文明和谐,处处洋溢着幸福。

1.png

这一切,得益于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常态化推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寿光市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建好市镇村三级阵地,配备充足人力,出台实用办法,整合分散资源,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城市由内而外散发出迷人的文明气息。

2.png

汇聚文明实践力量,打造精致美好城市

“老乡,这里不能摆摊,咱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分子,理应自觉维护这个金字招牌。”一大早,寿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队员们就到辖区内开展文明城市维护、市容市貌整治工作。连日来,队员们不惧严寒、尽职尽责,坚守在城市管理一线,全力做好市容环境秩序等管控工作。

在寿光,类似精细化管理行动已是常态。

为给市民打造一个更加宜居的魅力城市,寿光市紧抓城市治理“牛鼻子”,解决城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盲点,在更加智能、更加精细的城市治理方面“下绣花功夫”,让“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成为共同追求。

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是面上的功夫,更是里子的建设,人民的生活是否幸福、精神生活是否丰富,精神文明建设成了定义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指标。

3.png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桥头堡和落脚点,立足于满足于广大基层农村群众的精神需求,在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中不断探索乡村精神建设新路径。

为此,寿光市聚焦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坚持全域覆盖、一体推进,在城区高标准建成“寿光文艺之家”、市民阅读中心和18处城市书吧,镇街区全部高标准建设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居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实现全覆盖,形成了以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三级场馆共建成1000多个,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

4.png

与此同时,寿光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文化建设进入快车道,变政府“端菜”为百姓“点单”,将一道道文化大餐送上门,大大提升了服务效能,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了家风带民风、民风促乡风、共同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建出了城市治理体系日臻完善,治理能力日益增强,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生活环境绿色宜居,城市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百姓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城市也因此充满活力、愈发美丽动人。

聚焦群众所想所盼,托起百姓幸福梦

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深入人心的理论宣讲、遍布乡村的志愿服务……放眼寿光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处处绽放,生机无限。

“村文明实践站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活动带动,不仅‘复苏’了村里的传统文化,也悄然改变着乡村的文明气质。”古城街道贺家西村党支部书记王忠升表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村民,如今的村庄,邻里纠纷少了,互帮互助多了;家庭矛盾少了,母慈子孝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爱护环境的多了……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开展“银杏树下话文明”“手绘黑板报”等宣讲700多场次,受众10万多人次;利用融媒体中心广播喇叭“村村响”,开设“好好学‘习’空中课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组建400多人的传统文化志愿讲师团,常态化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讲,让群众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寿光市把阵地搬到小广场、大槐树、胡同头等群众乐去、常去的场所,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纵深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5.png

满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寿光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立足“生产学习两不误,脑袋口袋一起富”,结合“中国蔬菜之乡”特色优势,将文明实践融入蔬菜产业链条,组织市镇村农业专家、种菜能手、土专家等组建农技志愿服务团队、技术互助小组1200多个,在976个村搭建起“千村千群”服务平台,蔬菜视频云校“、农邦主”“、棚管家”等智慧服务平台,提供线上直播、远程诊断、实时互动等农技服务,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对农业技术的需求。

全民参与满城“志愿红”,文明城市添底色

“在小区、街道,到处都能看见戴红袖章的志愿者,过斑马线时,车辆都会礼让行人,大街小巷的路面干净整洁,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少了……和以前相比,少了许多不文明的现象,生活更加舒心了。”家住圣城小区的宋子娟谈起街头志愿服务活动满是赞许的语气。

在寿光,美观漂亮的绿化、干净平整的路面、停放有序的车辆,构成一幅和谐文明的城市画卷。上下班高峰期,身穿志愿者服装、手拿小红旗的志愿者们分散在城区各路口,引导过往车辆礼让行人,热心帮助老人小孩过马路。

“今天的寿光,无论是马路街头,还是展会现场;无论是在城市的最中心,还是在偏远的农村,总能看到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在菜乡已成燎原之势。”寿光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朱天平介绍,近年来,寿光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志愿服务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畅通志愿服务参与渠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充分发挥广大城乡社区、部门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的作用,把志愿服务打造成社会文明的“助推器”,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寿光大地上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与此同时,寿光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公益“反哺”机制,呵护志愿者的热情,让志愿者在热心付出的同时享受到福利或回报,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实现良性循环。实行志愿服务星级认定,给志愿者颁发星级认定证书、纪念章;评选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项目、社区(村),择优向上级推荐;对优秀志愿者在入团入党、入职晋级、评先树优时予以适当倾斜;定期嘉许礼遇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在行政审批、图书借阅、档案查阅等事项办理中提供优先办理、节假日免费预约等便利服务;将志愿者个人年度服务时长与个人信用挂钩,同步享受守信联合激励等政策。同时,在贷款、保险、救助等方面优先向志愿者倾斜,提高志愿者待遇,真正让志愿者成为社会受尊重的群体,让志愿服务成为城市最靓丽的文明底色。

文明,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当前,寿光市正全面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向着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努力奋进。(寿光日报记者 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