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之蔬菜稳产保供丨寿光蔬菜供应充足 百姓“菜篮子”量足价稳

甘蓝交易量59.4万公斤;尖椒交易量52.4万公斤;大白菜交易量44.21万公斤……这是1月19日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一天的数据,这一天整个物流园蔬菜交易量达1350万公斤。春节临近,蔬菜需求量增多。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该物流园借助“蔬菜价格指数”预警功能,严密监控农产品物流园蔬菜批发价格和对外供应情况,对蔬菜价格实施“日报告”,实施价格平抑,稳控市场行情。

作为“中国蔬菜之乡”,自2021年11月以来,寿光加大蔬菜保供力度,每天向全国供应地产蔬菜5000余吨,把寿光菜稳稳地送进全国人民“菜篮子”。

菜香满园

关键词:优质增产

采访坐标:洛城街道寨里村

如何将蔬菜卖到更大、更广阔的市场?考验的是持续供应能力、品质蔬菜生产能力。寿光按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把农户“统”起来,也促进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QQ截图20220123193152.png

如今在寿光,果蔬合作社可谓遍地开花,位于洛城街道的东华蔬菜专业合作社,2020年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潍坊产业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今年53岁的菜农张金奎是洛城街道寨里村人,种植蔬菜大棚近30年,如今,他租种的就是该合作社的高标准蔬菜大棚,大棚里的蔬菜直送合作社销售,每年会有很可观的收入。1月18日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该合作社时,张金奎刚送来当天采摘的200公斤彩椒,之后又要返回棚里忙碌。而此时合作社的分拣加工车间里更是一片繁忙景象,分拣工人孙美凤一边忙着分拣装箱一边告诉记者:“现在是销售旺季,每天早上7点开工,有时会忙到下午四五点,而这些都是刚摘下来的彩椒,当天就能到各大城市的商超,快的甚至能到市民的餐桌上。”

“这批蔬菜将被运往成都、重庆的大型超市或农贸市场。”东华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庞东介绍,正常情况下,每天平均有1.5万公斤蔬菜从这里出发,旺季时每天能达到5万公斤,最少也有1万公斤。多年运输蔬菜的经历,让庞东掌握了许多市场资源,能够保证合作社的蔬菜销售。但庞东并不为此而满足,而是探索生产出品质更高的蔬菜,卖到更高端的消费市场,所以合作社从成立的那天,庞东就把生产高品质蔬菜作为目标,力求让每一个社员都能享受到品质蔬菜升级带来的红利。庞东说:“蔬菜高品质,销售渠道多,社员们能赚到钱,才会继续好好种菜。”

据了解,该合作社自有标准大棚14个,带动寨里村及周边十多个村蔬菜种植面积2800亩,并在洛城、纪台、孙家集三个镇街建设了6个高标准大棚园区,该合作社每天仅彩椒就能交易两三万公斤,还有黄瓜、丝瓜、茄子、西红柿、草莓等60余种果蔬,而这些果蔬均由合作社的社员生产,他们遵循合作社制定的生产规范,实现农业生产可追溯,品质得到了很大的保证。采访中,庞东信心满满地说:“我们除了除夕、年初一休两天,其他时间没有休班,所以保障春节期间市民的‘菜篮子’供应,没有任何问题。”

保障供应

关键词:运销顺畅

采访坐标:稻田镇崔岭西村

在位于崔岭西村的众旺蔬菜专业合作社,“品质蔬菜,一路向北”的标语印在了一张蔬菜运输路线图上,从寿光到满洲里,再到俄罗斯赤塔,直至莫斯科。这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主要市场在俄罗斯。难以想象,这家合作社每年向俄罗斯出口蔬菜近2万吨,销售额超1亿元。

崔岭西村的村民一直以种植西红柿为主。2014年,崔岭西村的寿光市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村民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2021年西红柿产量不错,一个大棚一天摘350公斤,每公斤收购价格能到10元左右,比往年略高一点,我们的草莓西红柿价格更可观,高时每公斤40多元。”1月18日,记者来到稻田镇崔岭西村时,菜农张美香家刚摘下草莓西红柿运到市场上,待工作人员包好、装箱后,将发往济南、上海等地。“以前我们在外跑车,村里成立合作社后,我们就回来种起了大棚,现在切切实实跟着受了益。”

据悉,崔岭西村党支部领办的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有蔬菜种植基地1500亩,蔬菜大棚300个,主要种植西红柿、彩椒、甜瓜、黄瓜等品种。“为更好地打造蔬菜品牌,提升蔬菜品质,崔岭西村除了引进优良品种外,还注册了‘崔西一品’商标,建设了占地200亩的标准化生产基地,率先开展寿光高品质蔬菜种植试点。”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玉禄说,他们在蔬菜种植过程中使用大豆、稻壳这类天然谷物以及生物菌肥,熊蜂授粉,全程标准化生产,所以蔬菜口感特别好,而随着“崔西一品”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响,菜农的收入也翻了番。

“2021年合作社投资50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品质蔬菜分拣中心,让崔岭西村蔬菜走得更远。同时,借助国内电商和边贸蔬菜销售渠道进行品牌营销,打通国内外及线上、线下市场渠道,已将产品销往上海、哈尔滨、俄罗斯等区域。”崔玉禄介绍,目前,他们合作社被评为“国字号”,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名单,下设的智慧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村民人均年收入4万多元。“我们园区的菜发往全国各地。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我们曾一晚准备了60吨西红柿。现在临近春节,我们加强了出入人员管理,定期消毒,保证园区工人的防疫安全,通过各种措施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确保稳定的供应。”

在寿光,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年产量450万吨。寿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为更好地发挥“菜篮子”稳产保供作用,寿光主动扛起蔬菜稳产保供政治责任,专门成立了蔬菜稳产保供疫情防控专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蔬菜供应,确保蔬菜稳产保供。目前,寿光主要上市蔬菜品种有黄瓜、彩椒、圆椒、尖椒、番茄、丝瓜、苦瓜、茄子、韭菜、青萝卜、胡萝卜、小南瓜、芹菜、菠菜、茼蒿、生菜等品种,日产蔬菜5000吨左右,其中,向北京日供应蔬菜量在200吨以上,年供应量8至15万吨。蔬菜供应稳定,价格保持平稳。

实时监测

关键词:价格稳定

采访坐标:地利农产品物流园

凌晨三四点,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蔬菜运输车已陆续进出。这是全国最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蔬菜交易品种达300余种,日交易量近万吨,年交易额近100亿元。

在寿光,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出的菜。该物流园蔬菜经营管理部经理范立波介绍,寿光本地产的蔬菜仅占交易量的3%至5%,这个市场是名副其实的“买全国、卖全国”。作为南菜北运、北菜南调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园区配备了6个交易大厅,可以满足大进大出的需求。交易区内商户所有交易电子化,通过网络与电子结算中心相连,即时交易、即时结算。物流园辐射20多个省份,影响几亿人的餐桌。范立波说,“只要有需要,寿光菜农都是第一时间采摘最好的蔬菜向外运输,而我们物流园也承担了其中的不少任务。”

“这里是产品集散中心,也是价格形成中心。”该物流园价格指数部价格指数分析员何晓杰介绍,在商务部的批准和指导下,物流园联合浙江工商大学编制了“中国寿光蔬菜指数”,这是我国首个以蔬菜为主题的价格及流通指数。指数选择代表性蔬菜并给予权重,采集其价格、成交量、成交金额等数据编制而成,覆盖了12大类140中类233小类蔬菜,已成为全国蔬菜价格和交易趋势的风向标。

为了确保输送的蔬菜质量,该物流园的检测室可实时对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25分钟出结果。目前,这里日检测蔬菜样品1000余批次,全年达到30万余批次,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我们全面推行蔬菜质量全域网格化监管,在寿光划分了28个网格,网格内的大棚生产、蔬菜交易、农资经营全部纳入监管,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全程追溯体系。”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合作社办公室负责人刘银炜表示,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决定“寿光蔬菜”招牌有多亮的关键因素,这在寿光上下已经形成共识。(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