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份核酸检测结果的诞生

对于市民来说,核酸检测看似只有两步:登记采样,等待结果。事实上,在这看似轻松的两步背后,还凝聚了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大量工作。一份核酸报告的诞生要经历采样、标本转运、标本签收、核酸提取、核酸转移、核酸扩增、结果审核……

QQ截图20220324193618.jpg

从3月12日开始,寿光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就投入到“白加黑”的工作模式中:白天外出采样,对重点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近距离采集唾液标本,晚上则在实验室内进行检测化验。

3月22日,在寿光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核酸检测。据了解,圣城街道7个采样点,以及文家街道、古城街道和营里镇三个镇街所有检测点的核酸样本都送到这里进行检测。

“疾控中心核酸实验室共有12人,我们实行轮岗制,24小时进行核酸检测。从3月12日晚到3月18日凌晨5点共检测132000份核酸标本。”寿光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单敏表示。

来到实验室后,实验室每名工作人员都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三级防护必不可少,医用防护帽、医用口罩、防护服、鞋套、护目镜、双层手套、防护面屏穿戴好,除特殊情况外进入实验室后不准外出。拿到采集标本后,先进行消毒,再转运进实验室。

进入实验室的流程十分严格,需要“全副武装”,才能完成个人防护。“中午12点,会有600份检测样本送过来,你们赶紧做好准备。”3月22日,单敏放下电话,立即安排工作。随后,她和同事们一起,穿戴好防护用品,在多次消毒后进入实验室检测区。完成接样后,开样本箱、核对数量、登记,小心翼翼地将样本放入生物安全柜。

取到已经经过外表消毒的样本运输箱和采集管后,三位检验员开始了核酸提取工作。核酸提取要在生物安全柜里完成,防止泄漏和操作人员感染。他们打开一个红色盖子的外螺旋管,每个管中装有10个或20个混在液体中的咽拭子,这就是从市民咽部采集到的上皮细胞,里面可能会含有新冠病毒。

进行核酸提取的过程感染风险最高,因为操作时,手部离样本最近处只有薄薄两层手套的距离。拧取样本管盖要防止溢洒,吸液动作要尽量轻柔,避免产生气泡。他们一管一管地拧开螺旋盖,用提取枪吸取样本,加入核酸提取板孔中,再拧上螺旋盖将标本放回原处。这个过程不能出错、不能遗漏,更不能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因此从拧开螺旋盖的那一刻开始,检验员就进入高度紧张的状态,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被提取到试剂盒中的样本,需静置一段时间,与试剂充分作用,裂解病毒,然后再用核酸提取仪提取病毒核酸。当这一步结束,也就意味着最危险的核酸提取结束。获得核酸后,他们用移液枪将核酸转移至事先准备好反应液的反应管里,制成反应体系,让核酸进入第三区——扩增分析区。在这里,大约1.5个小时后,检测结果即可出来。

结束工作,当他们卸下防护装备,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脸颊上也出现明显的口罩勒痕。在这样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和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中,持续几个小时的工作,对体力和脑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但单敏和她的同事们已经习惯了。

为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寿光市疾控中心设立了疫情研判、流调、采样、检验、消杀、物资保障、综合协调、健康教育等8个工作专组,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卫生应急事件,能第一时间集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他们的坚守,为寿光百姓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