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家,心理总是焦虑不安,觉也睡得不踏实,前几天胃肠有点不舒服。”“习惯了工作的快节奏,突然慢下来,有些不适应。”疫情防控居家隔离期间,一些人会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对此,资深心理咨询师崔希才说,有些人居家隔离,连续几天睡不好觉,还有的烦躁、情绪不稳,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调节情绪。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特别喜欢听小道消息,尤其对一些危险不实的信息深信不疑,其实,这与他的消极心理是有关的。”崔希才表示,居家隔离期间,要缓解紧张负面情绪,一定要学会从认知上积极应对,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对过量的疫情信息合理地把控浏览时间,辩证识别各类信息,储备好知识,做好自我防护。
就如何保障居家隔离人员的身心健康,崔希才给出了他的建议:首先要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总有些人觉得反正隔离在家了,就痛快玩吧,每天就抱着手机或者玩游戏,慢慢就把自己耗成一个越来越懒惰的状态。然后一旦开始进入工作的时候,就很长时间不能适应。”崔希才表示,时间安排上最好是做到每天都能精确化,比如几点起床,几点整理卫生,几点运动健身、做饭、休息,生活中有规划心中才会更有底,才能让人持久坚持下去。
其次,要钻研一件事情,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瑜伽、练练书法、学习一样新技能等,并享受这个过程。“音乐属于有节奏的韵律,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往往就是通过这种韵律来获得,这个韵律和节奏感,往往也能够驱散很多的焦虑和压力,所以才有了瑜伽,有了冥想,有了音乐治疗疾病。”崔希才说。
“这时候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沟通与陪伴至关重要。有很多家庭平常不注意沟通,记得在2020年的时候,就有不少家庭出现这种情况,夫妻双方隔离在家,天天守在一起,相互都看对方的缺点,慢慢摩擦增多,吵架、矛盾升级。”崔希才表示,越是在隔离期间,大家越应多进行交流与沟通,相互体谅对方的情绪,提升亲密关系。亲戚朋友之间也可以合理应用网络、电话等联系方式,给他人一种关心、一句问候,而这种善意也能给自己带来积极动力。
疫情突发,中小学生都在家上网课,对此,崔希才建议家长要做好心理调适,和孩子和谐相处。“有些家长在家陪孩子上网课,这时候不少家长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关注到孩子身上,不停去督促孩子、监督孩子,过分的关注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造成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不断。”崔希才表示,建议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通过运动、娱乐等方式调整情绪,多跟朋友、同事倾诉交流,释放情绪、转移注意力;当孩子表达情绪时,家长多一些耐心来接纳孩子的情绪,特别要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当情绪平稳后,可以与孩子讨论他们的感受,讨论怎样以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利用这个机会与孩子加强交流,在共同游戏中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找出亲子关系中不恰当的部分,改变对孩子过度控制或过度放任,学会理解、倾听、共情、接纳、帮助、支持。(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侯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