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走进农事体验馆

截图20220422080337.png

草编文化传承人李学灿现场制作草编

篮筐、花瓶、首饰盒……在菜博会三号馆(农事体验馆),一个个草编制品栩栩如生。4月20日,由寿光市文旅局邀请的草编文化传承人李学灿现场讲解了草编文化的历史由来,并从制作技巧、手法、步骤出发,耐心细致地演示了草编的制作过程。

“这些生活用品和工艺品,都是用我们当地茅草等原料编织而成,草编是一个看似轻巧,实则非常费精力的事情,你们看到的这些‘拐角’都得扎紧。我正在编制的这个小花篮,虽然看着小,但编一个小花篮需要1天时间。”李学灿介绍,600多年前,侯镇草碾子村村民便从事草编编织,直到今天,这一民间技艺仍在延续。2010年,侯镇草碾草编被列入了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草碾子村更是带动整个侯镇逐渐走出了一条草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草碾子”品牌逐渐扬名海外。

据了解,三号馆面积3050平方米,经过科学设计、精心布局,竭力呈现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传统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馆内的“豆艺坊”以直观的形式和简明的方法,科普豆制品的历史、工艺、营养价值和工艺流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利用豆类制作了许多深远影响、广为流传的豆制品,如豆腐、酱油、腐竹、腐乳等,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勤劳的寿光人民还发明了扒谷,成了寿光的传统特产美食。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文明,今年菜博会设立的“豆艺坊”,让大家感受到了传统豆艺的奥妙和传奇,见证了扒谷的诞生过程。

“今年三号馆设计成农事体验馆,我们根据展馆的设计理念,把与寿光农事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展馆,陶艺、葫芦雕刻、柴庄土陶等非遗产品也纷纷亮相,让大家‘线上’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寿光市文旅局非遗科科长安静介绍,菜博会为非遗文化搭建了一个传播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寿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桑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