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情暖寿光|增进残疾人群众民生福祉 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截图20220513093740.png

全国助残日是中国残疾人的节日。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今年5月15日是第32个全国助残日。

值此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寿光市残联向全市残疾人朋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以及残疾人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1年,寿光市残联在寿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四项重点任务为统领,扎实组织开展各类扶残助残活动,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四部委评为“节约型机关”,被寿光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突出四项重点任务

不断完善残疾人保障和服务能力

一是残疾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对乡村振兴残疾人帮扶政策进行梳理,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残疾人动态更新及服务调查,共调查持证残疾人20257名;为6796名非低保重度残疾人加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施先缴后补176万元;为564名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发放助学补助80万元,为7名2020年新录取残疾大学生发放励志助学金3.2万元;实施“鸢都惠残保”项目,投入资金59万元,为19828名持证残疾人购买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依托4家托养机构为177名残疾人提供寄宿、日间照料、居家托养等服务;开展听力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为5000多人进行听力检查测听。

二是残疾人康复服务整体提升。对1213名残疾人免费配发辅助器具;对1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对肢体残疾人免费发放475辆轮椅;对23名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为听力残疾人捐赠助听器20台;对154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服务,补助180万元;对19766名贫困残疾人实施家庭签约康复服务。

三是残疾人就业服务不断完善。免费举办农村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和残疾人集中安置就业企业牵线搭桥,协调10家企业集中安置771名残疾人就业,为13名应届毕业残疾大学生提供“一对一”“一帮一”跟进式指导服务;实施“共享阳光·残疾人就业创业工程”,奖励残疾人自主创业优秀典型3人、为3家盲人按摩机构申请盲人按摩机构扶持资金,打造1处潍坊市级残疾人就业优秀基地。

四是残疾人事业社会参与更加广泛。以“全国助残日”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活动,提升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群体关注度。先后在《寿光日报》、寿光云分期刊发惠残政策4期,并大力宣传残疾人创业典型,我市视力残疾人李勇自强不息,投资创办了潍坊第一家仁和中医医院,在全市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认真组织参加潍坊市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获得16金2银4铜优异成绩。选送肢体残疾人运动员朱占福进入中国残奥冰球队,先后获得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冠军、世界赛B组冠军、北京冬残奥会冰球季军。

创新思路盘活资源

打造残疾人工作亮点

一是打造“如康家园”。首批依托颐寿养老集团和台头镇三座楼村两处残疾人服务机构,打造集卫生健康、日间照料、社区康复、辅助就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如康家园”2处,托养服务78人。

二是打造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依托康宁精神病医院设置相对稳定的生产项目,帮助11名智力、精神、肢体病人实现辅助性就业。

三是打造盲人按摩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化工程。大力扶持仁和中医医院建设,打造自主创业优秀典型和就业亮点,积极开展盲人按摩技能培训,已培训15人,同时带动13名残疾人就业创业。

抓牢基层夯实基础

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支撑

利用村两委换届时机,加强村(社区)残协规范化建设,完成率达到100%,残疾人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开展动态更新及服务调查,调查持证残疾人20257名;全面落实残疾人证“跨省通办”“一次办好”工作,全年累计办证1846件;强化主动服务理念,为485名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开展上门办证服务,完成81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6名贫困下肢残疾人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认真处置投诉案件,热情接待来访群众,案件办结率100%,较好地维护了残疾人合法权益。

2022年寿光市残疾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建引领,紧扣四个导向,推进四大工程,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努力让残疾人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是以提质为导向,优化残疾人就业创业机制。①按照省、潍坊市残联要求,全面推开“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争取今年实现各镇街区全覆盖;探索企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和“如康家园”集中就业模式,继续扶持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临时性务工等多形式灵活就业。②对40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按照订单式培训为主的需求导向,打造仁和中医医院培训模式,实现培训结业即就业。③对学龄前教育阶段至高等教育阶段的380名残疾学生和215名贫困残疾人子女,进行助学补助,实现全覆盖。④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非低保重度残疾人加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保持5年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⑤为持证残疾人购买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实行500元以下的小额简易赔付程序。⑥落实“阳光家园”计划,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务”。

二是以扩面为导向,全面提高康复服务供给质量。①加快康复机构提升扩面。对现有3家省级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进行重新评审认定;及时申报将特教学校、光明医院纳入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积极推进提升1家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努力为残疾儿童提供医康教融合高效救助服务。②加快人员扩面。为660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救助、配发辅助器具,实现残疾儿童精准康复、器具适配全覆盖。③加快康复内容扩面。抓好残疾人需求调查,开展辅具适配、假肢配装、人工耳蜗植入、肢体矫治手术等工作,增大残疾政策普惠面。④强化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卫健部门一起,更好地为持证残疾人提供健康检查、家庭康复指导、辅助器具维修等服务。

三是以强基为导向,深化基层组织建设。①做好市镇两级残联换届工作,在村残协、“如康家园”等领域落实助残公益岗。②构建党建引领下的1+2+N的残疾人网格化服务工作体系。③全面落实残疾人证“跨省通办”,结合三代证换发,探索残疾证智能化功能开发及残疾证办理权限下放。④开展残疾人信访维稳工作,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⑤为符合条件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发现一例改造一例,做到应改尽改,解决残疾人“出行难、洗澡难、如厕难”问题,提升生活品质。

四是以造势为导向,营造浓厚助残氛围。①以全国助残日为契机,开设助残宣传专栏,组织丰富多彩的助残月活动。②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③打造助残公益平台,汇集全社会力量,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