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日记·高温下的劳动者丨消防员队伍:历经“烤”验的城市守护员

作为城市的安全守护员,大家对消防员都不陌生,他们在日常的灭火抢险救援任务中矫健的身影、精湛的技能总是让人印象深刻,但很少有人能见到在娴熟的灭火抢险救援身姿背后,消防员也有着反复的魔鬼式训练,历经着种种体力和脑力的双重“烤”验。

负重二三十公斤训练

10分钟“闷”出满头大汗

三伏天,室外气温超过35℃,寿光消防救援大队银海路消防救援站车库大厅内异常闷热,5名消防员正在这里重复进行联线扫描搜索训练。

截图20220718075427.png

为达到训练效果,消防员们全副武装,身着二三十公斤重的战斗服装和设备,在前后相互配合下,低身挪步搜索起来。因为视线模糊,每前进一步都要手脚并用,同时还要借助救援绳标记方向和方位,训练内容一点都不轻松。而且,在本来就闷热的环境下,队员们又佩戴着厚厚的氧气面罩,呼吸也显得困难。十多米的距离,队员们走了10多分钟。等大家脱下比棉服还厚实的防火战斗服,取下头盔和氧气面罩,脸上、额头上、下巴上、脖子里,到处都是汗水,湿透了的训练服全贴在了背上。

像这样的训练,是消防员们每天的“必修课”。不管天气多么炎热,训练都会照常进行,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很多时候一天下来,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反反复复五六次。

截图20220718075440.png

“这项训练看着简单,前后只有几分钟,其实强度很大,尤其是在高温下,他们穿上厚厚的战斗服,无异于夏天穿上厚棉袄。刚穿上一分钟,便可能汗如雨下,加上背着沉重的空气呼吸器进行训练,更是对大家体能和技能的双重考验。但是,只有通过一次次高强度训练,才能练就过硬本领。”张学斌参加消防救援工作已经7年多,算得上老队员,现在是银海路消防救援站的一名班长,每次带队训练结束,他都会让队员们集合起来,总结不足之处。他讲得最多的就是提醒大家注意自身安全,并在训练中详细给队员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和救援技术要点。

张学斌告诉记者,当年还是新兵时,因为缺乏经验,他在一次火场救援中,只顾深入火场,没有留意燃烧的房顶随时有掉落碎块的危险,等救援结束撤离火场,班长严肃地教育了他一顿,这让他充分意识到安全救援和日常训练的重要性。现在,他和队员们平时训练都十分刻苦,烈日中浸透了闷热的衣服也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在与“火魔”的真实战斗中,他们将面对更严峻、更复杂的情况,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挑重担。

练就“钢筋铁骨”

时刻准备奔赴救援现场

当天下午,在菜都路消防救援站训练场上,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名消防队员开始练习水带下滑逃生操:借助消防水带从三楼下到地面,短短几十秒须完成一系列动作。

截图20220718075447.png

菜都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李俊保说:“我们一般每天会进行四次操练,早上和晚上的操课主要以体能训练为主,包含5000米长跑、单杠和双杠训练等项目;上午和下午的操课主要以技能训练为主,包含60米肩梯跑、狭小空间救援、紧急爬梯逃生自救等技能操法,这些操法都是模拟实战条件下的救援环境进行训练。”

“最累的是夏天负重跑,一趟下来,身上的衣服都要从头湿到脚。起初那段时间,精神和身体的压力都很大。”李旭帆是一名“90后”,去年刚加入寿光消防救援大队。作为一名新人,刚开始的每日训练让他一度很吃力。他表示,训练当天不是最累的,是第二天早上,会感觉浑身酸痛,“想到别人能坚持自己也不能落后,就咬着牙挺过来了。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必须无怨无悔走下去。”

截图20220718075454.png

“灭火救援,拥有长时间的‘耐力’必不可少。这里的耐力,指的不仅是体力透支后的忍耐力,还有火场高温中的热耐力。越是高温天气,训练越要‘发狠’。火场就是恶劣的高温浓烟下的救援环境,高温、高热等条件下的训练可以更加贴近实战,只有平时扎扎实实训练,当遭遇火警险情时,才能顺利完成救援任务,并安全保护自己。”寿光市银海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程建波表示,寿光市消防救援大队各消防救援站一直实行准现役、准军事化管理,担负着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任务。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无论严寒酷暑,救援人员都会常态化训练体能、提升技能,确保在群众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完成救援。(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付冰川 杨晓菡 通讯员 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