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洛城街道屯西村:让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的“精神粮仓”

binary_middle (2).jpg

“在我们村有好几处‘学习书屋’,每处都有很多村民,我也经常来这里看书。”近日,记者跟随七旬老人王兰星来到了洛城街道屯西村老年活动中心二楼的农家书屋。一进书屋,书香扑面而来,各类书籍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村民们坐在书桌前读书、看报,津津有味。王兰星告诉记者,在老年活动中心,读书室、书画室、舞蹈室、棋牌室、练歌房等样样齐全,每个房间里都有村民健身娱乐,不仅有老年人,还有不少年轻人。农闲之余,很多村民也会来书屋里看看书。

binary_middle.jpg

“我们村的农家书屋已建了15年,在2007年村庄改造之前,村委大院里就配置了15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书籍以种植、养殖类等为主,借阅书籍的多数是年轻人。”屯西村党支部书记葛茂学表示,近年来,村党支部以精准服务群众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盘活农家书屋资源,树立起乡村新风尚,凝聚起乡村新动能。为满足新时代村民的文化需求,村集体建设了文化服务中心,其中农家书屋达200平方米,包括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村里建设的老年活动中心,设农家书屋分场地一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建有农家书屋国学讲堂一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在仓颉汉字艺术馆内,有4间大教室构成的文圣书屋,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binary_middle (1).jpg

“农村书屋不仅硬件配套有保障,而且软件服务有质量。”葛茂学介绍,屯西村农家书屋配有书架、书柜、阅览桌椅等基础设施,藏书10万余册,报刊60余种,电子音像制品300多张,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文艺排演室、多媒体教室、公共电子阅览室,所有配套设备都很先进,为村民提供各种文化服务。同时,在农家书屋分场地设开放式书架,配备阅读区和各类图书杂志近5000册,主要用于老年村民借阅。

binary_middle (4).jpg

“以前到农家书屋的是年轻人,如今网络发达了,设备齐全了,下至刚上学的孩子,上到戴老花镜的古稀老人,都愿意来农家书屋读书‘充电’。”屯西村妇联主席付秀玲介绍,在发挥好农家书屋主功能的同时,通过阵地延伸,多元化服务村民需求,村里在农村书屋基础上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站,采用“专业社工+志愿者”模式,建立起书屋的兼职队伍,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比如,依托农家书屋设立四点半学校,为附近村庄孩子提供阅读指导、国学课堂等公益服务;与寿光市作家协会结成对子,引进作协“书润乡村”公益阅读项目,指导村民阅读和青少年写作;依托农家书屋成立创意空间,引导青年农民从“村民”变“创客”……

binary_middle (3).jpg

书屋采用“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不断满足广大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采访中,村民韩玉丽告诉记者,她从小就爱看书,但之前只能到书店才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书,现在农家书屋里的书越来越多,文学类、文艺类、政策类、法律类等书籍品类越来越齐全,完全能满足她的阅读需求。如今,屯西村爱看书的村民越来越多,书屋也越来越受欢迎。村民们在这里看书、交流,把读书当作新的精神追求。在节假日,这里又成了孩子们的精神乐园,真正让农家书屋成为促进乡风文明的“加油站”。

“近年来,屯西村通过提升硬件、丰富软件、优化管理等方式,探索农家书屋的多种发展模式,打造具有村庄特色的农家书屋。为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我们村还在书屋内组织了各种文化活动,让农家书屋成为乡村的‘精神粮仓’。”葛茂学表示,下步,他们将利用农家书屋开展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和幸福指数,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的“充电桩”。(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