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新春走基层|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人”

广袤的乡村田野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为许多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近年来,寿光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升级农业产业现代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这些“新农人”善学习、肯钻研,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带动更多人投身农村这片热土,用坚持、专业和热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近日,在营里镇央子村的一片麦田里,冬小麦长势喜人。“现在是越冬关键期,一定要加强施肥管理,预防麦苗受到冻害”“特别要注意防病虫管理,及时喷洒农药”……记者见到种粮大户张佃辉时,他正在指导社员做好小麦预防虫害、安全越冬等工作。这位85后的“新农人”,经过多年打拼,逐步走上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

“省、市各级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我认为家乡农业亟需振兴,未来乡村大有可为。”张佃辉与合伙人一起承包了5000余亩土地,对土壤进行改良,邀请各地农业专家、技术顾问来现场指导教学,“量身定制”了盐碱土地适配的肥料,作物亩产量明显提高。张佃辉还成立了合作社,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定期邀请省农技专家现场为农民义务传授种植技术,用“科学种田”理念带动更多村民多种粮、种好粮。

与张佃辉一样,出于对乡村的热爱,“新农人”刘志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也在不断探索。走进文家街道西蔡家营村,到处洋溢着韭菜的芳香,刘志超正在大棚里忙碌,收割好的韭菜被捆成一摞摞,韭菜根被收集起来栽入盆中,与韭菜一起分批发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刘志超过去在外打工,无意中发现了培育韭菜带来的商机,于是辞职回到家乡种植韭菜。头脑灵活的他与相关电商平台合作,把韭菜根回收利用,做成盆栽韭菜后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村的韭菜一年割三茬,无论韭菜还是韭菜根销量都不错。”刘志超告诉记者,春节前后他每天能卖出200盆韭菜根,每盆40元至60元不等。谈起盆栽韭菜为何受大众喜爱,刘志超说:“买上一盆韭菜根,长出韭菜后,既当盆景欣赏,还能随时割韭菜吃,一举多得。”

如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农民这一古老职业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像张佃辉、刘志超一样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他们找准位置、不负时代,在深爱的土地上散发自己的青春理想之光。(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