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返乡创业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曾经,“北上广深”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向往之地。如今,随着上级众多利好政策的推出,寿光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着力加强青年就业帮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回到家乡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

就读于山东农业大学的寿光学生崔梦雪即将大学毕业,今年寒假回家,她详细了解了寿光各项招聘活动和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我学习的专业是农学,在寿光无论就业还是创业都更有优势,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崔梦雪告诉记者。

为方便求职者和招工企业“双向奔赴”,1月31日,寿光举办了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春季大型线下招聘活动,共组织229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8600个。活动当日,进场应聘的求职者达到2.6万人次以上,其中包括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达成就业意向4800余人,满足了更多求职者需求和企业用工招聘需求。

据了解,寿光每年都会迎来一大批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他们扎根农村,守望农业,追随父辈脚步,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在田柳镇朱家崖村,一处种植传统作物、效益较低的田地通过土地流转后,建成了以无花果、无核葡萄、牡丹种植等为主的“果德农庄”。“果德农庄”的负责人董杰是一名“85后”新农人。他表示,作为新农人,将利用好寿光的地理优势,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发展生态农业,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

今年25岁的文家街道南官桥村村民张春龙,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当起了“菜二代”。“我从小接触蔬菜,认为蔬菜行业大有可为。大学毕业后,我进行了多方考察,决定创新经营模式,对种植户采取土地半托管方式,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张春龙表示,他注册了“金骏”无公害韭菜商标,创建了“青海”韭菜、韭黄品牌,形成了以韭菜为主、韭花为辅的深加工产业链,蹚出了一条产业致富的新路子。

在寿光,像董杰、张春龙等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多是从城市回流农村的新群体,基本都具备新理念新思维,掌握了新技术新模式,回到农村进行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活动。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加入到乡村振兴队伍,为农村带去了新知识、新思想、新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而乡村与“新农人”的双向奔赴,将实现农村发展、个人发展的双赢。(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