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菜博盛会 深度报道|寿光人的“棚”友圈

作为蔬菜之乡,多年来,寿光市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致力于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和模式。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生产方式从“一家一户”走向“订单生产”;从抓产量到抓质量,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发力种业研发,破解种子“卡脖子”难题……在发展过程中,“寿光蔬菜”全链条发力,为全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可借鉴的经验,基于此,寿光人的“棚”友圈也越做越大。

“来,加个好友!”

——菜博会上充实朋友圈

“这个授粉机,看着挺不错。”在菜博会一号馆,山东禹城棚友农机有限公司展位前,安丘大棚种植户王建国仔细询问机器的价格和用法。“别看这个机器小,厉害得很,可以为西红柿、黄瓜、樱桃等授粉,这个是电动的,省力又省心。”企业工作人员朱瑞青向王建国介绍。王建国自2014年种棚后,每年都来菜博会上看看新的大棚设施、找寻良种良菜。他说,身边好多种菜的朋友都不会错过菜博会,对他们来说,“菜博会上能找到致富‘金种子’”。逛了一圈,王建国的朋友圈多了不少经销商的微信号,“有需求就可以直接联系了。”他高兴地说。

1.png

来自石家庄的李顺志和李强父子,是菜博会的忠实粉丝,每到一个参展位,除了详细咨询农业知识、添加微信好友外,各种宣传单页也被他们“一网打尽”。“这可都是宝贝,回去有用处呢!”李顺志说道。爷俩种着三个西红柿大棚,感觉种植和管理技术不够用,来菜博会,就是奔着学技术来的,“菜博会展出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太多,没有两三天时间,根本看不完。”李强说。

“小李,我家一万多棵辣椒出现了落花落果的情况,该怎么办?”山东民德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国营收到青州菜农王利民的电话,立即带同事驱车赶到青州,现场帮他提供了解决方案。

民德利华是一家专注于果木、蔬菜生长平衡调控剂研发的企业,公司成立后,每年都来菜博会参展,因此结识了很多天南地北的菜农和营销商。

2.png

作为创新提升“寿光模式”的重要支撑,菜博会举办期间会有全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参展,展示各类种苗、机械等产品,不仅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更是一个世界级的行业交流平台和传播机会。“菜博会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推广产品的平台,可以和更多菜农成为朋友,实现多方共赢。”李国营说。

“我们一起种菜吧!”

——“寿光模式”走遍大江南北

寿光在抓好自身蔬菜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把寿光蔬菜的标准、技术推向全国,逐渐形成蔬菜产业发展的“寿光模式”。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地寿光后,全面整合各类蔬菜质量标准资源,总结提炼“寿光标准”,初步形成了在全国可复制能推广的标准化模式,引领蔬菜产业向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

5月20日,首部乡村振兴纪录电影《加油吧!乡亲们》上映。据悉,该片故事发生的场景主要集中在江西赣州龙南市桃江乡水西坝村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正是“寿光模式”在全国多个省份成功复制输出的生动缩影。

3.png

据了解,水西坝村的蔬菜基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察和借鉴了“寿光模式”,采取“示范带动企业+合作社+菜农”的经营方式。从最开始建设大棚阶段,寿光企业的技术团队就专门为蔬菜基地提供服务,主要包括大棚建设、种植茬口、技术咨询、市场营销等。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技术人员。

为更好服务指导预选培育基地成功创建标准化基地,近日,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现场指导组到衡水和沧州开展标准化基地现场培育指导工作,围绕基地生产管理运营模式、标准实施、农业投入品管理、田间生产管理、产品认证及检测、品牌注册、承诺达标合格证使用、产品销售等情况,对12家预选基地进行了“一对一”“面对面”的现场培训指导。

4.png

5月23日,洛城街道东斟灌村迎来了安徽歙县的考察团,考察团围绕东斟灌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资金、蔬菜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并就党支部领办彩椒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交流。“多年前,我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时,一心想怎样改变村里的现状,于是到处学习取经。后来引进了五彩椒项目,通过不断摸索,仅彩椒种植一项,就可以户均增收2万多元。现在,希望能把我们村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农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说。

据统计,每年从全国各地到寿光学习蔬菜种植和大棚管理技术的多达30余万人次。“寿光模式”不仅让寿光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带动了全国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已经在贵州、江西、陕西、四川、西藏等地建设了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从大棚建设、种苗培育、种植管理、产品销售等整体输出“寿光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寿光力量。

“种菜有难题,就找技术员。”

——产业出“圈”的人才支撑

蔬菜产业出“圈”,人才支撑是关键。

刘天英就是一位农业技术工作者。作为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农业专家,刘天英大学毕业后,就与蔬菜打交道,她的微信好友、抖音粉丝多是菜农。为了更好地服务种植户,将自身专业知识及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她24小时不关机,每天在线解答全国各地菜农关于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栽培管理等生产问题近百个。她还每周抽出两三天的时间进村为菜农讲课,面对面进行技术指导,或者采用直播的方式开展线上大讲堂,深受各地菜农欢迎。这些年,她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去过近30个省市自治区,每年培训菜农2000多人次。

5.png

“非常感谢政府为我们提供的免费培训,也非常感谢老师们的授课,让我学到了最新的农业生产实用技能,重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我有信心在新的岗位上越干越好。”寿光兴圣职业培训学校农村转移劳动力学员王振香说。近年来,寿光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级乡村人才振兴工作部署,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实用人才和科技人才为重点,着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本土人才队伍,这支队伍成为推动“寿光模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6.png

2018年,寿光人李洪军去了江西,为当地的大棚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据李洪军介绍,他所服务的项目,都借鉴了“寿光模式”,同时,在推广技术过程中,因为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由此带来的棚温、浇水、施肥、打药、整枝打杈等情况也会因地制宜进行调整。像李洪军一样的技术员,还有8000多名,他们常年在外指导蔬菜生产,随着“棚”友圈的不断扩大,辐射帮助的菜农越来越多,种菜带来的收益也更加丰硕。

如今,“寿光蔬菜”已经在全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实现了巨大的产业价值和社会效益,助推了乡村振兴。“寿光模式”也会凭借引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担当,不断扩展“棚”友圈,书写新的故事。(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秀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