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追梦人·一线故事丨“90后”收藏家邱波:热衷古董爱收藏 自办藏馆传文化

截图20231020092405.png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他是一位“90后”,干着修路、建桥等工程,笑称自己是个“包工头”。他还有一个“副业”——收藏。工作之余,他会踏上“寻宝路”,并通过抖音等平台记录寻宝历程等。如今,他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钱币学会终身会员,并自办收藏馆,收藏了500多件大小古董。他就是邱波。

耳濡目染

对老物件情有独钟

邱波1990年出生在侯镇西毕村,虽然年纪不大,却对古董情有独钟。这段特殊的缘分,还要从他家里人说起。“我的姥爷、祖爷爷,还有我的父亲,都喜欢收藏,有的喜欢收藏字画,有的喜欢收藏杂项。我从小喜欢铜钱、金锭等古玩。”邱波回忆,他的第一枚铜钱就是姥爷给的,后来,姥爷还给他留了几块玉佩。

邱波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西毕村,姥爷、姥姥也是同村人。姥爷曾是位老教师,对字画、古玩等不仅收藏还会研修。小时候,邱波经常会缠着姥爷讲古玩背后的故事,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跟着大人逛古玩市场淘“宝贝”,潜移默化中,为他日后走上收藏路打下了基础。

2013年,从军5年的邱波退伍回到寿光,开始跟着父亲从事工程建设工作。期间,他一有时间还是会逛古玩市场、拍卖会等。“那时候,只要手里有钱我就去买藏品,慢慢地,收藏的物件越来越多。”在邱波眼里,他淘来的每一件古董都有着特殊意义,也代表着某种历史记忆,因为它们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岁月变迁的“无声”见证。

家族传承 

弘扬中华历史文化

多年来,邱波淘到的藏品已有五六百件,涵盖了农耕民俗、抗美援朝、近代书画等门类。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宝贝”,他专门将自己公司里800平方米的一层办公楼改装为收藏馆,将藏品公开展出,供更多人观摩学习。

为了找到好的宝贝,邱波经常全国各地跑,甚至出国寻宝。“这个宝贝叫青铜鍑,相当于古代人的火锅,是我从日本‘拍’回来的。当时我跟叔叔去日本旅游,在瓷器展拍卖会上看到了这个东西,我一看是中国的宝贝,当时就一个想法,不能让它继续漂流海外,于是花20万元买了下来。这也算是我的镇馆之宝。”邱波说,近几年,他经常外出拜师学习瓷器、金锭等收藏品的鉴定知识,并成为《华豫之门》《天下收藏》等鉴宝节目鉴定专家徐鸿老师的得意门生。

邱波还经常去寿光的各个村庄寻找宝贝。他拿起一个古玩介绍说,这是一个墨斗,是从一位乡村大叔家收的。“当时我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还以为是一个烟袋。你看,这是盛墨的地方,里面还有笔,设计得特别精巧。”邱波认为,这个老物件虽然价值不高,但很有意义,它代表着寿光文化的传承,从中能看到寿光古老的文化历史和底蕴。

古玩文化博大精深,这些年来,邱波学习了一些鉴定古玩的基础知识,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探索、挖掘。他在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平台创办了“拯救小哥”号,经常拍摄外出淘宝或鉴定真假古玩的小视频,目前粉丝量已有20万+。

现在,很多寿光老乡会拿自己的宝贝让邱波鉴定,对此,他都是无偿解答老乡的疑惑。他说:“我喜欢看这些东西,因为看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有时遇到难题,我还会请教我的老师,互相学习进步。”

在邱波看来,收藏不分年龄,他希望以后加强与学校或者团体机构的合作,免费开放收藏馆进行讲解,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反哺家乡

自掏腰包修路修房

作为一名“包工头”,事业有成后的邱波不忘反哺家乡。日前,记者来到侯镇西毕村时,新铺的一条1500米长的柏油路格外引人注目。说起这条路,村民们无不对邱波竖起大拇指。“没修路前,路上坑坑洼洼,走起来颠簸不平,路修好了,走路、行车等都方便了很多。”村民邱玉国说,邱波不仅帮村里捐款修路,还帮很多村民改善了生活环境,“我家的房子就是他帮着修的,空调也是他给我安的。”

“上次我们村里修路还是十年前。近两年,村民们对于修路的事反映强烈,村‘两委’有意重修道路,却苦于没有资金,迟迟没有动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邱波主动找到村委,表示想出资20万元为乡亲们做点事。”西毕村村委人员李玉秀说,在邱波的大力支持下,柏油路顺利完工。

邱波常年在外发展,只有过年过节才回村,但他的名字在西毕村家喻户晓。多年来,他积极为村里建设出钱出力,热心助人却不求回报,得到老少爷们儿的一致认可和夸赞。对此,邱波表示,他只是为家乡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希望以此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