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风雨同舟60载 相濡以沫共白首

截图20231205090504.png

寿光融媒讯 他叫王坤山,今年79岁,她叫张祥娥,今年81岁。1963年,他们喜结连理,2023年,他们同甘共苦一甲子。

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海誓山盟的承诺,有的是60年的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爱情对王坤山夫妇来说是长久的陪伴、无言的凝望、紧握的双手和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我们是一个村子的,1963年10月27日结婚,但结婚前并不认识,经媒人介绍,看对象时都没看清对方的模样。”王坤山告诉记者,短短一次见面,不足5分钟,亲事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定了。

“见面时,他刚卖豆腐回来,夹袄没系扣子,满头大汗。”张祥娥说,那时,他家以做豆腐为生,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家里穷。但父亲说:“既然看了对象,那只要对方不瞎不瘸,你就要嫁。”

就这样,20岁那年,张祥娥嫁给一个“豆腐汉”,从此相夫教子,伺候公婆。她说:“我们那代人是苦过来的,对物质生活没啥高要求,认准了对方,就要走完一辈子。”

谈及过往,思绪拉回到上个世纪,张祥娥也打开了话匣子。结婚时新房是小南屋,后窗是三个砖支着,冬天象冰窖,尿盆都冻破。记得婚后第一个除夕,张祥娥问,“咱家有欠账吗?”一问,王坤山竟呜呜哭了起来。张祥娥也不敢多问,只说了一句话,“咱穷就穷过,富就富过,只要我们使劲干,日子总会一天比一天好。”就这样,张祥娥每天上坡干活挣工分,家里养着鸡和猪,还要起早贪黑磨豆腐,虽苦虽累,但看着日子越过越好,张祥娥一直告诉自己,“只要一家人都好好的,值!”

王坤山1971年参加工作后,这个家的重担就压在了张祥娥的身上。“我父亲1966年生病,1969年去世。3年间,老伴儿伺候左右,毫无怨言;母亲1974年病倒,半身不遂,1982年去世,8年间,老伴儿更是尽心尽力,经常跑到五六里外的医院买药,耐心熬药。母亲心情不好,冲她发脾气,她也从不顶嘴。一直以来,都是她在替我尽孝道。”王坤山介绍,他平时工作忙,一年回不了几趟家,家中里里外外都靠老伴儿。3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她一手抚养,为这个家她付出了很多很多。对老伴儿,王坤山除了感激,心里总多了一丝愧疚。

王坤山回顾自己从一个庄稼地里长大的农村孩子,到一名县级领导干部的成长经历时,他深有感触地说:“我16年工作在乡镇,16年在市直,先后担任过公社管委会主任、乡镇党委书记、副县长、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8年退休。如果把干工作比喻成打仗,那么我之所以能在前线‘冲锋陷阵’,是因为后方有一个人一直默默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没有老伴儿,也许就没有我的今天。”正如王坤山说的那样,老伴儿的全力支持,使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忠于职守,廉洁勤政,带头实干,开拓奋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作为县级领导分管农业农村工作11年,寿光成为全国农业、林业、菜篮子工程等先进单位,农业产业化走在了全省前列,全国闻名。他个人曾荣获绿化工作二等功、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潍坊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风雨同舟  相依为命

他们,没有花前月下,没有甜言蜜语,可是无论贫穷、艰难、病痛,他们始终相扶相携,互敬互爱,不离不弃,同甘共苦。

1992年3月30日,这个日子对张祥娥来说是黑色的。那天,王坤山在卧铺乡检查棉花播种时,肚子疼得站不起来。以为是胃痛老毛病,他强忍着吃了几片药,没想到半夜突然大量吐血。张祥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心惊胆战。在人民医院止血后,就转院到了济南,经检查,医生说,胃都烂了,需要立即动手术。手术切掉了4/5的胃,还好是良性的。

张祥娥说,手术后,他的胃只剩下一点点,只能少食多餐。当时一天做到6顿饭,还要煎药、喂药,真是比养孩子还费心。住院、疗养近两个月的时间,虽然张祥娥尽心尽力,但王坤山大病初愈时,还是从原来的160斤跌到了132斤。回家前,张祥娥突然蹲在地上大哭起来,“你瘦了这么多,我怎么和孩子们交代啊?”

“我病了把她累坏了,当时她买了30斤饭票,两个月过去了,还剩下20斤饭票,体重也从120斤跌到97斤,累得站都站不稳,看着就心疼!”说起往事,王坤山眼里一层泪光慢慢润湿了眼眶。

“1997年,他因为肠粘连又切去了6寸肠子。他躺在病床上,我就握着他的手说,我不求大富大贵,只要你身体好好的,就算咱俩要饭吃,还能有个人说说话。”张祥娥告诉记者,当时只想,只要能把他从“阎王爷”那儿拉回来,自己受再大累也愿意。

2008年,张祥娥查出肾不好,王坤山不辞劳苦带着她去济南、南京、北京等地治病。2011年,张祥娥又做了直肠手术,在潍坊化疗后,她身体变得很虚弱,一直高烧不退,45天吃不下一口饭,后转到济南医院。“住院两个月的时间,他守在床前,寸步不离。”张祥娥说,转院到济南后,经过治疗,体温开始一天天下降。15天后,张祥娥体温下降到37℃,医生说“可以出院了”。听到这句话,王坤山抱着医生的手,大哭了一场,边哭边说“谢谢”。这一刻,他感谢医生把老伴儿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这一刻,他这么多天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她没念过书,不识字,出院后,我把一些医护常识熟记在心。”王坤山说,她吃的药有中药有西药,有饭前吃的,有饭后吃的,有上午吃的,还有晚上睡觉前吃的,什么时间该吃什么药,哪些药该吃多少,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此外,每天还要给老伴儿量血压、测血糖、注射胰岛素,逼着他半路学医,也算是半个医生了。

60年,王坤山夫妇一路走来,有风和日丽,也有风霜雪雨。2013年,张祥娥病情突然复发,王坤山带着她去北京治疗,当时病情严重,王坤山找到医生,要求给老伴儿用最好的药。谈及费用,王坤山告诉医生:“她对我们家有恩,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给她治。”治疗期间,王坤山守在病床前寸步不离。看着父亲憔悴的模样,儿女们都劝父亲回家歇几天,王坤山说:“我哪儿也不去,你娘在哪儿,我就在哪儿。”7年前,张祥娥不小心摔倒,一个膝盖粉碎性骨折,手术完成后,在床上躺了大半年,王坤山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

这就是老一辈的爱情,爱不在嘴上,都藏在生活点滴之中。也许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彼此早已是对方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儿孙孝敬  乐享天伦

相濡以沫60年,青丝变白发。曾经年少的夫妻现在是老来伴,风雨同舟大半个世纪,岁月在王坤山夫妇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同时也沉淀了幸福的味道。

王坤山和张祥娥养育了三个子女,孩子们都很有出息,如今已是儿孙满堂,和谐融洽,老两口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日子过得很惬意。“党的政策好,我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子女们非常孝顺,我们晚年生活过得很好。”王坤山说。

“大女儿在寿光两天来一次,小女儿在潍坊一周来一次,我们老俩与儿子一家住在一起,里里外外都是儿媳干活,厨房不让我们进,被套床单每周都定期给换洗,儿媳妇和闺女一样亲。孙女虽已结婚,不时回来问寒问暖;爷爷生病孙子抢着给他做饭。逢年过节及我们的生日,一家人必定齐聚一堂。”说起现在的好日子,张祥娥一脸满足。

王坤山告诉记者,他们老两口没啥爱好,老了没事,就自己种了一片小菜园,萝卜、白菜、小油菜、韭菜、丝瓜、地瓜……小小一块菜园里,三十多个品种。王坤山伸出手,笑着说:“你看我手上的茧子,都是干活磨出来的。”

“现在老了,睡觉也少了,有时候晚上睡不着,我们俩就啦呱聊天,聊聊过去的事儿。”对王坤山夫妇来说,陪伴就是最好的爱。一辈子,两个人,三餐四季,平平淡淡,你陪我,我陪你,一起慢慢变老,用最平凡的日子讲述着他们最浪漫的事。如今这对老夫妻,还在日复一日,续写爱情。

一牵手就是一辈子,他们用行动诠释真情。

(王家相 刘菁菁 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