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全村老少爷们配合村“两委”工作,青壮年积极报名当志愿者,村民自觉捐款捐物……看着桑家庄村干群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温暖画面,驻该村第一书记吴安华很是感慨。同样的情况,若在几年前,可能是另一番情景。
如今,在桑家庄村,全体村民支持村“两委”工作,党员干部铺下身子,埋头苦干,干群同心,共绘美丽村庄新画卷。变化,从2017年底吴安华作为第一书记入驻该村开始。两年多来,吴安华扎根基层,扎实工作,强组织、抓产业、解民忧、惠民生,他的头发白了,皮肤黑了,但桑家庄村村风变了,村民富了,村庄美了。
用心:建强党组织,聚焦民声解民忧
“咱要找准个人定位,明白为谁当官,如何当官……”3月18日,疫情防控间隙,吴安华又蹲在村口跟村干部聊了起来,这样的“谈话”从他入驻开始,至今未断,随时随地,收效甚好。
2017年底,有着20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吴安华被派到了桑家庄村。那时,村班子刚成立,村干部有为民谋福的激情,但经验尚缺。吴安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造过硬的村“两委”班子,建强基层党组织,调动和保护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村“两委”成员锻造团结共事的战斗堡垒。
强组织,解民忧。拿到催要了多年的货款,建材供应商徐经理连连对吴安华表示感谢,直言“没想到还能要回来”。前些年,徐经理先后为桑家庄村供应了价值300多万的建筑材料,可货款一次次催要,一次次无果。2018年,吴安华带领村干部集中解决村里遗留问题,徐经理的欠款在核实调查后逐步解决。
村民借款、建设工程及材料欠款等,当时的桑家庄村有欠款5000多万元,涉及全村500余户和80多个施工队(个人),有的账目未入账,如何理顺核实?“做,咱就一次做好!”吴安华和村干部一次次调查、走访、核实,一笔笔理顺并逐步兑付。
多占宅基地、大棚承包费未缴纳、沿街商铺租赁费拖欠……面对一个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吴安华带领团队,不厌其烦,上门讲政策,讲法律,最终,一笔笔尾欠清理明白,一份份合同理顺规范,桑家庄村级事务管理逐步走上正轨。
用情:甘当服务员,文明新风入村来
改造农网线路3000余米,新上变压器2台,硬化大棚园区道路4000余米,对村内大街沥青铺面,对民房外墙面进行徽式墙体彩绘……吴安华的笔记本上,一页页记录着桑家庄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村庄容貌只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部分,村民精气神的提高才是关键。”吴安华驻村以来,始终把“乡风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倡树文明新风,制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营造和谐、健康、文明的良好风气;高标准建设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涵盖农家书屋、文化大舞台、健身广场等活动场所;组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提倡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倡树文明新风;建起老年公益助餐点,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每天免费提供两餐;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敬老饺子宴、发放慰问金;给70岁以上老人送生日蛋糕和长寿金;定期开展“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群众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带动乡风文明的进步。
“我是一名党员,更是桑家庄村两千多口人的‘服务员’,大家有需求,随叫随到。”吴安华,这位有着34年党龄的党员,不忘初心,用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带领着桑家庄村驶入快速发展的新轨道。寿光日报记者袁萍 通讯员 隋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