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日报全媒体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广大农业从业人员来说最紧迫、最重要的事就是春耕备耕工作的开展。连日来,我市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政策、信息、技术等送到田间地头,及时解决农户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应对做好备耕复产工作。
在营里镇西北河村,种粮大户丁金生开着施肥机在麦田驰骋。不一会儿,投进施肥机的一整袋肥料就均匀地打进地里。“地力肥了,小麦长势就旺。我种着150亩地,打了便民服务电话后,农资超市就把我需要的肥料配送到了地头上,不用出村就能用上需要的农资。”丁金生说。在周家庄子村,村民王希之需要的农资配送到村口后,村干部第一时间对送货车辆进行了消毒,并安排专人将车上的肥料搬运到王希之的车上。“村干部们想得周全,防疫也不误农时。”王希之说。
在化龙镇田间地头、温室大棚,村民们在翻土、栽苗、浇水、施肥、薅苗。在务本村,胡萝卜种植户郑金堂正在给大棚放风,3个戴着口罩的管理人员正在薅胡萝卜苗。“胡萝卜为半耐寒性蔬菜。每天到棚里,先要根据天气情况给大棚敞开个缝、放放风,降低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来控制胡萝卜缨子的生长。这样长出的胡萝卜,又大又甜。”郑金堂说。
在工作中,我市各相关部门主动服务帮助农户解难题。强化技术指导。启动“抗疫情、保生产”技术服务活动,通过多媒体线上指导培训、农技专家点对点答疑和深入大棚现场解决问题等服务方式,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截至目前,已录制春耕备播技术指导专题节目48期、短视频54个,解决生产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问题7900多个。
保障农资供应。制定支持农资生产、运销方案,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资采购、种苗培育等优势,引导相关国有涉农企业,贮备各类急需农资,采取“远程订货、送货上门”模式,畅通农资供应渠道。截至目前,已为45个种粮大户运送玉米种 690公斤、叶面肥和杀菌剂2吨。
畅通销售网络。搭建农副产品立体销售平台,线下加强与北京、重庆、常州等地客商合作,进一步巩固原有销售客源;线上拓宽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渠道,开通点对点销售“直通车”,完善销售网络。目前已为1356家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销售各类蔬菜产品51000吨。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生产销售、春耕备播、涉农企业发展等工作,坚持防疫生产两手抓,助农服务解难题,确保农业生产顺利开展。”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单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