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强则寿光强 企业家好则寿光好
近年来,寿光保持了持续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驶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靠的就是一家家企业全力以赴抢抓机遇、创新发展,靠的就是一代代企业家矢志不渝深耕实业、勇创大业。寿光的每一项荣誉、每一项成就,都与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贡献密不可分。
突出服务理念转变 当好企业七个方面“服务员”
“一个转变”:就是在服务理念上彻底转过来。要有一种共识,政府就是企业的服务员,服务企业是本职,干得好是本分,干不好是失职。必须牢固树立“服务企业、企业至上”的理念,为企业服务、服务、再服务,只要路径合法、风险可控、技术可行,就无条件全力支持企业发展。要拿出为家人办事的态度服务企业,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能办的马上办、不能办的想法办、复杂问题集思广益办、时间不够争分夺秒办,以全天候、不打烊的“店小二”服务,全力打造企业满意的寿光服务品牌。
1、当好转型发展的服务员
各级干部都要与企业一起研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五化”转型,加速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条长“三高一长”转变,让寿光的企业实现“主业强、业态新、品牌硬、效益好”。
激励企业推“ 陈 ”出“新”。所有经济部门都要潜心与企业研究发展,积极引导传统产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改造,依托造纸产业向印刷包装延伸、化工产业向新材料和医药领域拓展、钢铁产业向装备制造升级,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要素供给,切实把下游产业分母做大做优。要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潍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亩均论英雄”要求,强化集约节约用地的理念,全面实施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和企业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实施差异化、精准化要素供给。各企业必须更新发展观念,坚决摒弃拼资源、拼投入、拼消耗的粗放发展模式,自觉承担起生态环保、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三大主体责任”。相关部门必须帮助企业坚决完成好上级交办的能耗压减任务,使节能降耗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助力企业以“ 新 ”促“变”。全市所有部门、所有干部都要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研究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养健康“四大新兴产业”,挖掘培育一批新基建、“宅经济”、“夜间经济”等新经济项目,推动“四新经济”实现颠覆式、爆发式增长。各企业要敢于拥抱新风口、进入新领域,抓住行业重新洗牌带来的机遇,超前谋划布局一批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5G网络等新项目,打造更多爆发力强、成长性好的新增长极。要抓住省里实施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计划的机遇,大力实施新一轮智能化技改,全面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实现从“寿光制造”到“寿光智造”的转变。
扶持企业借“ 市 ”登“高”。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相关部门要组成企业上市工作专班,建立企业上市跟踪服务机制,列出上市后备企业清单,有序梯次推进一批企业上市挂牌。各企业要加快“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利用规范改制、联合重组等手段,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加快由银行融资为主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转变。同时,要加快推动跨界融合发展,特别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质量、标准、品牌三大“撒手锏”,全面提升寿光企业和产品的美誉度、含金量。
2、当好项目建设的服务员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好项目作支撑。今年我市确定了总投资721亿元的59个重点项目,已经落实了一个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推进小组”的服务机制,要努力把一切资源向项目集中,一切力量向项目集聚,真正以大项目、好项目保障高质量、赢得快发展。
市级包靠领导要带头当好“施工队长”“突击队长”,列出“问题清单”,一周一调度,现场研究、现场解决,力促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办公室要实行“一周一汇总、一周一通报”,对续建项目倒排工期,明确到周、落实到日,争取尽快投产;对新建项目强化跟踪服务,加快手续办理,争取能提前开工的尽量提前开工。各镇街区、各部门单位要扎实开展“五拼五比”大攻坚大竞赛,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靠在现场抓手续办理、抓建设进度,全力营造“盯着项目看、围着项目转、推着项目干”的浓厚氛围。
3、当好“双招双引”的服务员
今天招来的商、引来的资就是明天的新产业;今天招来的才、引来的智就是明天的新动能。“双招双引”既能给企业带来新技术,又能给企业招来好人才,是企业抢占链条高端、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
所有部门都要与企业一起共同研究招引的重点,聚焦产业链条延伸,明确招引的上下游企业在哪里、科研院所在哪里、高端人才在哪里等等,逐个分析研判,确定最有可能达成合作意向的对象,点对点地上门精准招引,实现政企合力抓招引的乘数效应。各企业要按照“产业链条缺什么引什么”的原则,主动走出去招项目、招人才、招院所、招上下游企业,通过引入新变量、增创新优势,加速实现自身的新旧动能转换。特别是各部门单位要全力以赴为企业招引扫清障碍,对审批等需要向上级协调的事项,要和企业一起跑、一起对接;对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由市级分管领导亲自督办、亲自解决,全力打通企业招引过程中遇到的一切瓶颈。对内资外资企业、国企民企、外来本土企业、大企业小企业、新企业老企业要一视同仁,努力给寿光的企业创造更多发展红利、提供更大成长空间。
4、当好科技创新的服务员
今年要深入开展“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政企携手、合力攻坚,让寿光的企业在技术上有话语权、市场上有定价权。
搭建好企业创新的载体平台,科技、工信、发改、人社等相关部门,要瞄准潍坊、省乃至国家级层面,与企业一道争取、打造“三类创新平台”:即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产业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高端人才创新平台,力争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家。打造好企业创新的人才高地,积极开展央企负责人和院士“寿光行”、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桑梓人才技术对接交流会等活动,瞄准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等高端院所定向引才,力争在省内率先成立人才发展集团,引进造就一大批匠心独运的“寿光英才”“寿光工匠”,打造人才资源的区域最强磁场。完善好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广大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在技术引进吸收上加大投入,积极探索技术入股、股份期权、项目分红等方式,加快引进吸收一批行业前沿技术、高端专利、研发成果为我所用,力争年内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真正实现由“跟跑”向“领跑”的转变。
5、当好政务审批的服务员
营商环境就像澳柯玛当年的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服务企业也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年要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进审批提速,多站在企业角度想问题、做决策,让“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让企业少往政府跑,让群众少跑腿、办事不求人。
“流程再造”更便民,建立“零跑腿”“只跑一次”“立等可取”“市镇通办”四类清单,加快推进市镇行政审批“一张网”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行建设项目“一窗综合受理+不见面审批”,落实好代办服务制度,在企业材料准备齐全后,由代办员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条龙服务,全力帮助企业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成本,力争今年办事环节、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分别再减少一半。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逐个企业梳理出急需办理的手续清单,组织相关部门到企业上门搞服务,实现“一车式”集中办理。“双联双帮”更贴心,市级包靠领导每年要到企业召开2至3次座谈会,开通“企业帮扶直通车”,整合“双联双帮、中小企业服务、寿光工业”三大平台涉企功能,打造企业之家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企业墙外的事包办到底、墙内的事帮办到位。法治环境更优化,要把今年作为“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年”,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探索建立公务人员“ 污点 ”记录惩戒机制,实行涉企检查罚款一口登记备案,真正让企业家卸下包袱、放手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党员干部要大胆为企业站台,无论是“双招双引”,还是业务洽谈、商务接待,只要企业有需要,干部就要靠上服务,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6、当好要素保障的服务员
要紧盯企业关心关注的共性难题,一企一策、对症施治,打掉影响企业发展的一切“拦路虎”。
要和企业一起解决“用地难”,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开展批而未供土地供应专项行动,探索推行土地“点供”、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创新举措,谁利用效率高,就向谁倾斜用地指标,真正“让好马吃上好料”“好钢用在刀刃上”;广大企业要不折不扣履行拿地承诺,通过投资、兼并、重组、合作等方式,想方设法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土地,切实解决“用地难”与“闲置多”并存的矛盾。要和企业一起解决“招工难”,用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人力资源市场两个主阵地,积极利用“选择山东”云平台开展“在线招聘”;充分挖掘我市潍坊科技学院、职教中心等院校的劳动力潜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的人力支撑。要和企业一起解决“融资难”,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完善银行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实施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白名单制度,对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量身定制融资计划,力争驻寿银行机构贷款余额突破900亿元;特别是对恶意抽贷、压贷、断贷的金融机构,一律取消评先树优资格并进行约谈。各企业要树立契约精神,对贷款要按时还本付息,出现资金困难要及时与银行沟通,提前做好防范工作,确保不出现逾期、欠息等问题。各企业要坚持依法办事、诚信经营,坚决摒弃过去那种“不找市场找市长”的惯性思维,破除过去“靠扶持、等政策、要资金”的消极思想,做到不偷排、不漏税、不逃废债务,全面激活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7、当好政策落地的服务员
企业发展既需要政策激励和保障,更需要政策落实和兑现。我市配套出台了《寿光市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十条措施》等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目的就是让矢志转型、加快发展的企业更有获得感。
要把政策定到企业心里,相关部门单位要对以往的政策进行认真梳理、科学评估,该调整的调整,该优化的优化,该增加的增加,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企业,就要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今后,凡是制定涉企政策,都要充分征求企业家的意见,一些政策在制定过程中,要邀请企业人员参加,确保制定出台的政策真正“管用”“解渴”“有含金量”。要把政策送到企业手中,要织密政策“宣传网”,把惠企政策中的“干货”一条一条拎出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登到媒体上、送到企业家手中,让企业一目了然、按图操作。要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要加快制订实施细则、拿出操作办法,一条一条梳理,一条一条转化,全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决不能让政策“睡大觉”、让企业跑断腿;对于一些好项目要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向上对接,挤进国家和省、潍坊市大盘子,为企业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坚决做到“四个服从”“两个维护”
一代代企业家的成长,得益于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好政策、好环境。
广大企业家要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坚决做到“四个服从”“两个维护”,坚持用党建之“魂”统领企业发展,做到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实现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相融共生。市委组织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举办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培训班,切实增强服务企业发展能力。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驻企“ 第一书记”,要认真履行党建职责,及时为企业把脉问诊,帮助理思路、找差距,真正让党建成为助推企业做强做优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