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就有学善、从善、扬善的传统美德,“孝善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我市以成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50个试点市为契机,不断创新形式,拓展载体,在全市各镇街区探索举办“敬老饺子宴”,形成了“村村举办、户户参与”的生动局面,全市尊老爱老蔚然成风。
敬老饺子宴,乡村老人们的盛会
“全村老伙计齐聚一堂,吃饺子、看大戏,还有免费体检,日子越过越舒坦……”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化龙镇北柴村96岁的孙秀兰不止一次点赞村里的孝老敬老之风,特别是近两年的敬老饺子宴,每次不等村里招呼,全村的大姑娘、小媳妇放下手头事儿,争着来当志愿者。多日不见的老伙计们齐聚一堂,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唠着家常,其乐融融。
像北柴村一样,如今的寿光村村举办饺子宴,形成了人人爱老、户户敬亲的浓厚氛围,敬老饺子宴已成为乡村老人们的幸福盛会。
“看到老人,就如同看到自己的父母一样,能尽一份孝心,非常高兴。”志愿者李秀丽,只要听说村里有饺子宴,她总会放下手头工作前去帮忙。她说,活动现场老人悠闲幸福,年轻人积极向上,这种氛围让人心生向往。
“从1到N,成效出乎意料!”市关工委副主任刘来源直言“没想到”。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孝老敬老之风,2017年,我市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办法,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协调,市传统文化宣教中心牵头负责,在圣城街道北关村、洛城街道惠民村试点创建“孝心示范村”,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和部分志愿者为80岁以上老年人举办敬老饺子宴。
“饺子宴既实现了‘老有所养’,还教育了年轻人,带动形成了好村风、好民风。”饺子宴后再回访,两个村的村民都纷纷点赞。
“孝心示范村”建设,犹如一股暖流,让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效仿,我市顺势引导,统一印制、免费发放“孝德教育读本”24万册,通过组织“寿光好人”“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讲等措施,全力扬孝风、倡孝行,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敬老饺子宴很快实现了全市975个村(社区)全覆盖,涌现出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孙彦芹、“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隋玉媛等一批文明典型。
小饺子暖人心,架起干群连心桥
“不光吃饺子,还有志愿者现场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理发、体检等,活动丰富多彩。”每月的农历初十,台头镇南兵村的饺子宴雷打不动。这一天,子女们陪着老人一起包饺子、看演出、聊家常,让老年人感受到了尊重,增进了亲情、邻里情,很多遗留的“老疙瘩”也顺势解开了。
说是吃饺子,也不单是吃饺子。通过举办饺子宴,我市积极引导各村(社区)结合村情实际,广泛发动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拓展活动内容,推出了送戏曲、送舞蹈、送宣讲、免费理发、义诊等近10个“敬老”项目,引导群众相互讲变化、谈感受。于是,“敬老饺子宴”从最初单纯的“吃饺子”,变成了“文化宴”“文明宴”“感恩宴”“健康宴”,真正把温暖和关怀送到了老年人的心坎里,饺子宴让老年人体会到了尊重,感受到了幸福,同时弘扬了文明新风尚。
“镇村干部都来,亲自下手和面、擀皮、包饺子,有啥要求都帮着咱解决,有这样的好政策、好干部,以后村里有事,谁还好意思拖后腿?”在圣城街道九巷村,老人们对饺子宴最直接的评价就是“接地气”——街村干部接地气,活动形式接地气,全村老少爷们的言行也越来越接地气。
仁义礼智信,百善孝为先。为把尊老敬老好事办好,防止互相攀比、铺张浪费,我市坚持“重真情、淡形式”的原则,从举办周期、老年人年龄、活动场所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如今,各村都以举办饺子宴为荣,村干部带头捐款,群众自发参与,爱心企业慷慨解囊,村委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场所虽简朴,但场面温馨热烈,煮出的饺子更是满含爱意和孝心。
小小饺子“包出”孝老敬老的好风气,也让老人们“吃出”幸福长寿的好滋味,为老年人带去了温暖,为年轻人传递了善行,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同时,通过举办饺子宴,拉近了干群关系,锤炼了干部队伍,在全市树立了文明新风,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正乡风凝村魂
全民盛宴助力乡村振兴
“以前别说给我包饺子,几星期都看不到孩子们几次,如今好了,两个儿子轮流照顾,还给我买了新被褥、安了暖气,儿媳妇也经常嘘寒问暖。”83 岁的刘老汉说起儿孙们的变化,全部归功于“饺子宴”的引领带动,感谢志愿者的付出、感谢镇村干部们的引导。如今,村里举行饺子宴,俩儿子、儿媳陪着老人去,在现场做志愿者,饺子宴结束,再扶老人回家。“吃的是饺子,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孝顺。”老人逢人就夸饺子宴好。
通过敬老饺子宴的带动:多年不和的婆媳关系缓解了,媳妇主动照顾婆婆饮食起居;闹矛盾的兄弟妯娌,因着老人的劝说,两家握手言和;更多的老人屋里换了新被褥、新衣服、新家具,晚年生活更有质量,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如今,孝老敬老蔚然成风,村里的孤寡老人基本每天都有人定向帮扶,村庄焕发勃勃生机。”北柴村村主任、妇联主席,善德公益化龙分会会长王中梅表示,在饺子宴的带动下,村里的热心人越来越多,每次下雪,很多村民自家的雪先不扫,都去孤寡老人家帮忙。更让人感动的是,团队的一名志愿者每月捐赠一千多元爱心款,为周边12个村的孤寡老人购买蒸包,而各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做志愿者,挨家挨户为老人送。
如今,敬老饺子宴以“1+N”多种形式,释放出更多的社会功能和效果。为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我市培育了一批孝心示范村、特色项目和优秀公益组织。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生日宴”已全面铺开,每逢老年人过生日,村党支部都会给老人送上蛋糕、食用油等生日礼物;在台头镇三座楼村、洛城街道屯西村等24个村投资建设了“幸福餐厅”,为老年人提供一元餐;部分镇街、村居设置了孝心基金,组织老人集体外出休闲旅游;市文联组织各协会和文艺志愿者,多次开展给老年人送“寿”字、送“福”字和送蛋糕等系列活动,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一碗饺子,一份温情。饺子宴包的是孝心、吃的是爱心、传承的是几千年来的孝善文化,搭建的是聚民心、筑同心的和谐平台,让群众有了更实的“获得感”。爱心饺子宴,将孝善的温暖传递给每位老人,推动家庭孝心养老、社会善心敬老,不仅让全市3万多名80岁以上老人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也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菜乡大地扎下深根,结出硕果。
(寿光日报记者 袁萍 通讯员 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