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围绕聚力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市依托蔬菜产业发展优势,借力标准化,持续为“寿光模式”赋能,辐射带动着全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标准化如同一把“金钥匙”,为我市乃至全国蔬菜产业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大门。今年48岁的刘相勇是田柳镇的一名菜农,对这个种棚老把式来说,前几年最让他头疼的就是种出来的蔬菜卖不上高价。而这两年,标准化的种植模式解决了他的头疼事,种植收益大大提高。“什么时候打药,什么时候施肥,我们都严格按照园区的标准进行,这样不仅蔬菜品质好,而且质量高,拉到市场上货主们都抢着要。”刘相勇说。
刘相勇口中的“标准”就出自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2018年4月,山东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运行,围绕蔬菜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和研发、蔬菜质量安全评估和预警、蔬菜品牌培育和品质认证、蔬菜信息交流和技术服务开展工作。作为全市首批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示范基地之一,位于田柳镇的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坚持标准化运作,严格按照全国设施蔬菜番茄标准化管理技术模式图进行生产,做到种植全过程有记录,产品销售可追溯,真正实现了蔬菜生产标准的落地生根。
“我们从设施设备、种子、种苗到后续产品储藏、运输、加工都严格按照规定的参数执行,后期的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秸秆废弃物利用等都按照标准执行,这样让咱们现在种菜更科学化、更精准化、更标准化,蔬菜更优质优价。”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区技术负责人张双凤表示。
正是通过标准的制定,才使得我市的蔬菜产业上档升级,赢得发展话语权。两年来,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依托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优势,以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为突破口,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链条,集成2369条蔬菜产业链相关标准,形成14大类、182 个品类的蔬菜标准数据库。编制完成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程,启动16项国家、行业标准和102项地方标准研制工作。2020年12月初,《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技术规范》(番茄、黄瓜)2项农业行业标准在2020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种业秋季博览会暨第三届全国蔬菜质量标准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这两项农业标准是根据设施蔬菜生产的“寿光经验”,首次研制的从种苗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在工作中,我们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掌握标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具体内容,系统全面分析整理该项目涉及的标准规范,并采用专家咨询、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对标准规范进行充实完善,从而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日光温室番茄全产业链管理技术规范。”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标准科负责人夏海波说。
2020年12月8日,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被授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验站”,成为国内第一家综合承担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工作的试点单位。从严格把控农产品安全,到建立推广产地环境、投入品和生产环节的统一标准,我市正加速蔬菜产业新标准的推广应用。“这两年我们共在全国认证了27家试验示范基地,可以示范带动周边50万亩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最终实现蔬菜的优质优售、优质优价。下步,我们将继续以寿光为支撑,重点在潍坊区域以及山东省范围内示范推广,然后逐渐向全国范围内外扩,充分利用好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这个国际级平台的优势,真正实现服务于全国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认定科负责人李兰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