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镇村又发现两处汉代遗址

“牛头镇村又发现了两处汉代遗址,已得到相关专家认定。”日前,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牛头镇村村民马乐村反映,他在牛头镇村东北的田地里发现了些碎陶片,经市博物馆和省内有关专家初步鉴定为汉代陶片。

马乐村年近六旬,在村里经营着一家超市,虽是一位普通村民,却酷爱收藏,还办起了村展览馆。前些年,村里有人在农田里发现了些碎陶片,他与另一名村民马长亭出于爱好,就跑到田地里“考古”,发现更多碎陶片,还发现了古代煮盐的痕迹,后经市博物馆专家对碎陶片进行鉴定,证明来自一处商代末期制盐遗址,比双王城盐业遗址还略早一些。

“老百姓种地都有个习惯,拾到了瓦片、陶片,都会扔到地头沟子边。”马乐村告诉记者,2月19日下午,他像往常一样到村东北角溜达,在沟子边发现少量土陶残片,多年的收藏经验告诉他,这些土陶片不简单。21日,他又在村东与田柳镇郎家营村临界的一处坡上发现了同样的土陶片。

2月25日,记者见到了马乐村捡的土陶片,有大大小小五十多块,大的有成人手掌大,小的与核桃差不多。破碎的陶片多不规则,其中两块碗底形状,还有的表面有线性条纹及蓝色花式。“我查了相关书籍,这次发现的土陶片与前些年发现的盐业遗址碎片相比,模样不太一样,可能是不同年代的。”后来,马乐村向市博物馆反映了情况。市博物馆人员与省内有关专家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初步判断为汉代时期陶片。

“陶器是判断遗址年代一个很重要的物证,因为时代不同,陶器的风格样貌不同,马乐村捡到的陶片纹路清晰可见,可以判断为汉代时期。不过,与前些年发现的牛头镇村盐业遗址群陶片有所不同,新发现陶片的两处地方,没有发现专门制盐器物或残片,所以,目前还不能判断两处遗址是盐业遗址还是聚落遗址。”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王德明表示,之前发现的牛头镇村制盐遗址群经过调查有10多处,位置比较分散,遗址年代主要是龙山文化、商周时期,此次汉代遗址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对牛头镇村周边古人生产生活的认识,意义重大。

王德明表示,目前,该遗址群已经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下步,他们将继续深入系统调查,全面了解遗址分布范围、时代等信息,全面做好遗址保护工作。

(寿光日报记者 付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