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 打造农业科技新生态

近年来,寿光市利用农业自身的条件与优势,努力打造农业独特竞争优势,全力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赋予“寿光模式”新的时代内涵,从而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向着现代化农业科技前沿大步迈进。

“西红柿一棵就能结150多斤果,机器人还可以根据色彩感知,穿行其间自动摘果。”“辣椒外表五颜六色,仅品种就有100多个。”“大屏不仅可以监控各个不同棚内的温度、湿度,还能监测灌溉水质的PH值、悬浮物、含氧量……”在中国(寿光)蔬菜小镇,一股股农业的新“味道”扑面而来,让人耳目一新。

无独有偶,在寿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科技园,“中国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内难觅人工身影,20多个机器人井然有序工作,可实现授粉、运输、喷药、巡检以及分拣自动化,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化程度与工作效率。中心机器人“小金”就是中心大脑,也叫控制中心,它负责收集汇总来自园区内所有机器人的数据信息,并在数据处理后生成指令反馈给其他机器人。当温度过高时,它会下达指令,启动温室的风机系统或外遮阳系统;如果巡检机器人巡检到叶片的病斑,或需要叶面追肥时,它会自动下达指令,让喷药或者是喷肥的机器人去操作,真正实现了“无人操作、智慧生产”。

信息化、智能化塑造着现代农业的新场景。近年来,为全方位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寿光市还提出了全链条提升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抢占蔬菜全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按照“做强两端、提升中间”的思路,前端重点做标准研发、种子研发和技术集成创新,后端重点培育特色蔬菜品牌、打通高端销售渠道,中间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构建新型组织体系,加快由传统生产基地向综合服务基地转型。同时,着眼于推动蔬菜产业实现由量到质、由大到强转变,寿光市在大力推广高科技的同时,还在研发高科技的沃土上深耕不辍,以科技研发抢占发展制高点。为推进透明、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寿光开发了农业智慧监管服务公共平台,实行蔬菜质量安全全域网格化监管。在全省率先实行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探索建立了二维码信息追溯体系,蔬菜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

“下一步,寿光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以新模式、新理论、新内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寿光力量。”相关负责人表示。(寿光日报记者 单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