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为强化抓好信用监管,发挥信用对市场主体的负向约束和正向激励,增强信用对监管执法的导向作用,寿光市以信用修复为抓手,着力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截止到6月底,已帮助失信市场主体修复信用428笔,解答信用修复咨询1520余人次,帮助市场主体经过信用修复“轻装前进”重新回到正常生产经营的轨道。
5月份,寿光市市场监管局接到来自武汉市江夏区居民张行军的电话,反映其在办理某银行业务过程中被告知在寿光注册了一家公司,且该公司已被列为严重失信企业,导致他无法办理银行业务。接到电话后,工作人员立即对其反映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核查,通过多种方式与其进行了沟通交流,确认张行军的身份信息被冒用并注册了公司。依据相关规定,寿光市市场监管局对其进行了信用修复,与其办理业务的银行进行沟通,说明具体情况,出具相关材料,最终帮助张行军顺利办理了该银行业务。“非常感谢工作人员,服务效率高,工作态度好,第一时间帮我修复了个人信用。”张行军在感谢信中表示。
当前,联合惩戒机制使失信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例如在政府采购、银行贷款授信、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政策奖励、授予荣誉称号、资质审核投融资、进出口、出入境等方面均会受到限制或禁入。然而,在联合惩戒失信主体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失信主体能够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修正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帮助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就十分必要。“所谓‘信用修复’,是指失信主体在一定期限内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不利影响,向失信行为认定单位提出申请并经审核同意,由信用平台对所归集的信用信息进行相应适当调整的过程。”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信用修复服务机制,正是为了积极引导、督促、帮助企业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帮助失信企业“纠错”,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寿光市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健全信用修复工作机制,畅通修复通道,充分利用2020企业年度年报及工商联络员修改等各种契机,提速工作流程,让企业少费心,少跑腿,加快经营异常名录的移出速度,帮助企业主体重塑信用、重返市场。同时,督促企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一张网)按时进行年报公示,避免信用受损,今年企业自主年报能力大幅度提高,年度报告公示率达95%以上;及时归集涉企信息,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大数据汇聚,推进信息对称、信息共享,让企业更了解市场,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今年已归集信息1781条。“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抽查事项清单,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强化事项清单管理,统筹协调,避免相近抽查任务重复检查,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特别是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等领域,科学运用信用监管风险分类结果,提高监督检查的靶向性和精准性,逐步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努力保障寿光市企业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寿光市将继续把信用监管作为市场监管部门贯穿各业务领域和业务环节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着力点,以信用促监管,以监管强信用,对不同信用等级和风险级别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帮助更多有“无心之失”的企业成功退出失信名录,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守信企业一路绿灯、失信企业处处受限”的良好信用环境。(寿光日报记者单昱俊通讯员张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