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雷锋年龄相仿,一生视雷锋为榜样,一直用雷锋精神激励自己。从做文明交通志愿者到进社区清理卫生,从关心特殊儿童到关爱孤寡老人,只要得知哪里需要志愿者,他们总会尽己所能出手相助。十多年来,夫妻俩“益”路同行,成为名副其实的“志愿者专业户”,他们就是圣城街道南关村81岁的桑秀文和83岁的周洪三,被人暖心地称为“雷锋夫妇”。如今,二人已获评“中国好人”“山东好人”“寿光市第五届道德模范”等荣誉。
“益”路同行,撒播爱也收获爱
“终于了了一桩心事。”前几日,河南水灾牵动着周洪三、桑秀文夫妇的心,老两口不时通过媒体了解汛情及各地救援情况,总想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多方打听,了解到咱寿光的志愿者要去河南,我俩就捐了1000元让他们捎去,后来又通过网络捐了200元。钱不多,就想尽一份心意。”
类似爱心捐款,周洪三和桑秀文做了不止一次:寿光市慈善总会成立前,他们就到民政局捐衣服;2007年,慈善总会成立后,他们又抢着去捐款;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们又是第一个跑到慈善总会捐款,玉树地震、西南旱灾……都有他们在慈善总会捐款的身影。一来二去,他们成了慈善总会的“常客”,与工作人员成了“老熟人”。
在老人家里,珍藏着一个流水账式的日记本:2014年12月9日,给河南省水峪村小学捐赠40副手套、30双袜子、12个耳罩;2015年1月28日,给孝心少年李文浩送去一桶花生油和300元钱……里面记录了从2010年至今老两口参与的每一次帮扶活动及感想。“本子记满后,我又重新统计了一下,主要是为了便于记忆,方便以后再联系,需要咱帮助的,咱就继续帮下去。”桑秀文说。
出生于1940年的桑秀文与雷锋同岁,深受“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的影响,争做雷锋式的好人,成了她一生追求的目标。年轻时的桑秀文是一名医生,那时她就经常给军属义务查体、挑水、干家务,后来嫁给了同样热心肠的周洪三。夫唱妇随,夫妻俩将助人为乐变成了一种习惯,延续至今。
“我们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也从社会收获了一份份感动。”桑秀文介绍,公益路上,他们收获了太多感动,特别是被帮扶者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乐观心态,一直鼓舞着他们在公益路上继续走下去,把爱和阳光传递给更多的人。
向善向上,做好公益“传帮带”
从艰苦年代携手走过的老两口,生活非常节俭,家里的电视看了十几年不舍得换,家具大都是儿女们替换下来的,而他们平时的吃穿更是不讲究。二老对自己非常“抠门”,但在帮助他人方面却相当大方: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争当文明交通志愿者;进社区清理卫生,宣传文明倡树新风;扶危济困,为有需要的家庭送去关爱……十几年来,老两口究竟捐出了多少钱,做了多少次公益,从没有算过。
前些年,老两口加入了天平公益发展中心,只要中心有活动,他们总会带头参与,在帮扶弱势群体的同时,还尽力为团队志愿者做好后勤保障服务。他们说,不管钱多、钱少,都是自己的一份心意。“生命不息,公益不止,这就是我们的晚年追求。”桑秀文说。
在周洪三、桑秀文家中,有几十本红色的捐赠证书,厚厚一大摞。“其实很多次,他们在献爱心后,名都不留就匆匆走了,这些证书只是他们公益路上的一小部分见证。”桑秀文侄媳妇郝爱英表示,两位老人为下一代人树立了公益榜样,传承了文明家风。如今,在老两口的影响下,身边不少亲朋好友走上了公益道路,志愿力量不断壮大。
“爱心因传递而温暖,社会因公益而文明,参与志愿服务的人越多,公益的力量就越强大。”几十年来,两位老人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只要自己还有能力,就要去帮助别人。桑秀文说,虽然他们不富裕,但还有一些比他们生活条件差、更需要帮助的人,“我们省出一点来,就能温暖别人。”
相濡以沫,默默奉献,一路同行,一路相伴。“雷锋夫妇”周洪三、桑秀文共同撒播爱心,传递向善向上的正能量,站立成一座城市的大爱标杆。(寿光日报记者 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