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浪漫温馨的甜言蜜语,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誓言,他们相濡以沫走过了半个世纪。十年前,老太太身患疾病导致行动不便,老伴儿不离不弃,每天悉心照料,演绎了一段“平淡是真”的爱情故事。日前,记者来到侯镇泊头子村,见到了这对恩爱的老夫妻——80岁的丈夫张修吉和81岁的妻子张爱兰,探寻他们幸福温馨的婚姻秘诀。
相互扶持 牵手就是一辈子
1963年,张修吉与邻村的张爱兰喜结连理。张修吉回忆,在那个年代,和大多数人一样,两人也是经媒人介绍认识的。“我们见面时,双方印象都不错,算是一眼就相中了。”说起最初见面的情景,张修吉仍记忆犹新。
结婚之后,为了家庭生计,张修吉干过不少行当,是村里出了名的“能人”,学啥啥会、干啥啥行。“我是初中文化,数学学得不错,在那个年代,也算是比较高的学历。”因着张修吉的“高学历”,他先后在村里担任过生产队会计、队长,后经村里推荐,成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那时候的日子苦,他在外教学,我操持着家里,照顾着一家老小,还要种着大田、菜园。”在张爱兰的印象中,自结婚后就没轻松过,丈夫收入不高,家里几张嘴要吃饭,张爱兰只能在自留地里想办法,希望多点收成。“那几年是最难的时候,大小事都要自己干,也没有人商量,现在想起来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为了能让丈夫安心工作,不管多苦,张爱兰都咬牙坚持着。“他也很体贴,有空了就回家,里里外外帮着我干活。”生活虽苦,但夫妻俩的关系非常融洽,两人相互扶持,携手并进,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因为孩子多,年轻时夫妻俩手头并不宽裕,只得省吃俭用,尽己所能先供养老人、抚育儿女。在儿孙们的眼里,两位老人的坚守给他们树立了模范夫妻的好榜样,老两口身上的自立自强、勤俭持家、孝敬老人等美德,值得他们一生学习。
因为年轻时的高强度劳作,年纪大了,张爱兰的腰腿时常酸痛,退休后的张修吉就带着老伴到处寻医问药,悉心照顾,两人相敬如宾的幸福在村中传为美谈。
风雨同舟 今生守候在你身边
意外来得太突然,2011年秋,张爱兰突患脑血栓,留下了后遗症,造成右侧身体行动不便。“年轻时她为这个家受了苦、受了累,现在我多照顾她一些是应该的。”这是张修吉常跟儿女们说的话。
为了不让妻子天天躺在床上,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张修吉就起床陪老伴儿锻炼身体,从胳膊到脚趾,全身活动完就得近两个小时,随后收拾房间、做早饭。早饭后,张修吉再扶着老伴儿到院子里晒太阳,坐上轮椅去街上逛逛。“冬天还好点,夏天热,早上两个小时的锻炼,浑身都能湿透了。”最难熬的是晚上,妻子不能自主翻身,每隔半小时就要起来小便一次,一切都要张修吉照顾。“他真是陪着我受罪,还没等睡踏实又被叫起来,一晚上睡不了多少。”说起老伴儿的悉心照顾,张爱兰满心愧疚,可朴实的张修吉只是笑笑说:“都是应该的。”
“我妈生病以后,我爸就是她的手、她的腿,每天扶进扶出,照顾得无微不至,省了我们当孩子的不少心。闲暇时,他还会研究研究菜谱,精心调配餐饮,为我妈补充营养。”采访中,儿女们对父亲满是感恩、感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穿衣、喂饭、散心……张修吉想方设法让老伴儿生活得开开心心,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他总是说:“孩子们都忙,让他们好好上班,我一个人能行。”
58年风风雨雨,老两口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给儿孙们树立了模范夫妻的好榜样。“儿孙们个个孝顺懂事,每隔几天就回家看看,每次都是拎着大包小包的营养品,陪我们吃顿饭、聊聊天,看到一家人幸福和睦,我俩特别开心、满足。”一提起家人,张修吉夫妇俩的脸上都洋溢出了灿烂的笑容,“其实儿孙们过得都好,也是我俩最大的幸福。”(寿光日报记者 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