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添盛景 垄塬之“花”分外香——“同心筑网”引领城市精细化治理

走进洛城街道清河垄塬小区,绿草如茵、道路整洁,老人们踱步遛鸟、吹拉弹唱,孩童们奔跑嬉戏、欢乐活泼,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温馨和幸福。日前,记者走进该小区,近距离感受“同心筑网”织出一“网”情深,带给百姓的安心、舒心、暖心的幸福小康生活。

干部沉下去

民心暖起来

在清河垄塬网格党支部办公室,一个电话打进来,街道干部张荣全马上拿起“记事本”,一字一句地记录着,这个厚厚的本子已经用了大半。“小区居民反映楼道有异味,物业已经跟保洁人员沟通了,但异味一直还有,等会儿我就过去看看。”居民平日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张”,有啥“小事”都会想到他,因为通过一年多的相处,觉得他很“给力”。当然,这也得益于老张30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

去年以来,洛城街道选调40名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机关干部下沉网格,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发现,及时解决民生诉求,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网格。

“没想到这么快就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多亏了咱们的下沉干部,事情才能处理得这么顺利!”居民孙先生满意地说。据张荣全介绍,孙先生反映的是入户门安装问题,前期反映入户门“不合体”,物业调换新的入户门后,因尺寸有出入,孙先生还是不满意,“孙先生和物业又找到了我们,经过沟通协调,问题很快解决。”

“网格就是‘针线簸箩’,没有什么‘大事’,但‘小事’处理不好可能引发大问题,需要耐心听、会说理、用心办,让大事变小事、小事变没事。”当询问下沉网格的最深刻体会时,张荣全坦诚说:“派我们下来是组织的信任,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党委政府形象,遇到事情首先要从群众角度考虑,公平公正解决好每一个民生诉求,确保没有‘后遗症’,只有这样,居民才服咱,工作才能越干越顺。”

网格建支部

服务“近一步”

张荣全还有一个身份是网格党支部成员,网格党支部书记被他“让贤”给了“90后”干部付丽萍,他主动当起了辅佐的“老参谋”。“年轻人有朝气、头脑活,未来城市管理还得靠他们。”

记者第一次看到付丽萍,就被她的责任感深深打动,她挺着大肚子忙里忙外,一会儿打电话组织居民打疫苗,一会儿询问小区车库出口防汛物资准备情况,很难想象,这是一位还有不到一个月就生产的孕妇。“没办法,有些事等不得,要尽快把街道安排的工作落实到每个小区、每户居民。”当同事让她休息时,她总是笑着说:“孕妇多运动好生产,打电话就当给孩子胎教了。”孕期睡眠不好,她却经常半夜一两点接听居民的电话,丈夫心疼她,让她把手机调到静音,她反而开导丈夫,“这个点儿打电话的,肯定家里有急事,大家那么信任我,不接电话我更睡不踏实。”

邻里间因为噪音有纠纷,付丽萍与党员们上门调解;谁家需要帮助,她主动号召党支部发起爱心捐款……在网格,一件件关乎民生民情的大小事逐一得到解决。付丽萍告诉记者,“清河垄塬网格内共1690户居民,今年1至7月份,上行民生诉求12起,同期下降76.5%,做到了‘网格事网格管’,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通过建立网格(小区)党支部,让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又向群众走近了一大步。去年以来,寿光大力推动网格(小区)党支部实体化建设,建立282个网格(小区)党支部,在党支部的引领下,疫情防控、燃气软管更换、疫苗接种、防汛、防溺水等各项工作积极有序推进,居民们形成了“有事找支部、办事到社区”的普遍共识和行为习惯。

多元共参与

唱响“大合唱”

“在这里过得顺心、住得舒心。”采访中,一位小区居民自豪地说,平安防控、物业服务、志愿诚信、共驻共建、居民自治“五个网络”的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将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做到了群众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就在家门口、党员就在身边”。

采访中,付丽萍告诉记者,“以党建为纽带,组织在网格‘活’了起来,党员在网格‘动’了起来,基层治理更有成效、有温度,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大幅提升。同时,警法力量下沉网格、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一家亲’调解队、红袖标巡防队等构筑起平安防控网络;红色物业领航工程构筑起物业服务网络;‘万名党员进网格、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等构筑起共驻共建网络;爱心驿站、志愿服务活动构筑起志愿服务网络;‘一约两会四社’构筑起居民自治网络。党支部引领,‘五网’同心,奏响了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大合唱’。”

不但是力量汇聚,还有技术升级,现代化的小区治理需要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费力。“小区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AI智能等设备,研发了专属访客二维码,访客只需对人脸识别门禁出示二维码即可进入小区。人脸识别系统还与山东省健康通行码关联,确保小区防疫安全。”付丽萍告诉记者,街道大力嫁接大数据技术,通过支付宝小程序,采集小区居民、沿街商户等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群信息,建立起人脸信息在内的标准化人口信息数据库。

“通过对小区学龄前儿童进行分析,发现有53个孩子在2020年有幼儿园入园需求,我们及时对接垄塬幼儿园,原计划2021年招生的小区幼儿园提前一年招生,让适龄儿童顺利入园。线上的数据倒逼线下服务流程全面优化和服务创新,给居民服务插上了‘互联网+’翅膀。”付丽萍表示。

一个“小存折”

引领新榜样

在志愿者张巍杰的家中,一本红色的“爱心存折”放在抽屉里。“从年初疫情防控工作开始,我就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翻开“爱心存折”,上面的积分有140多分。张巍杰告诉记者,这是社区的“爱心储蓄银行”,每名志愿者都有这样一本“爱心存折”,志愿者实行积分制管理,参加志愿服务和防汛、防溺水、疫苗接种等支部工作,均可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实物和商铺消费券。“我的积分算多的,但一次都没有兑现过,因为总感觉自己做了应该做的事,没有什么值得褒奖或炫耀的。”

张巍杰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自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以来,大家轮流协助门卫对小区出入人员进行管控,除测温登记外,还会了解出行原因及去向。同时,积极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提醒大家做好防护工作。

一声“党员”,身上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张巍杰说,像她一样的党员志愿者还有很多,在她的手机里,还有个党员志愿者微信群,大家每天翻看手机里的信息,领取各自的任务。“小区里的党员迅速汇聚到党组织中,听从党组织的指挥,各支部书记、楼栋党小组组长身先士卒,作出表率,居民群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小区建设中,一起呵护平安和谐的大家园。”张巍杰说。

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党员带动广大居民群众组建了医疗、教师、文艺、法律、汽车保障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每月开展2至3次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感恩母亲节、“甜蜜六一放飞梦想”亲子DIY、爱心义剪、“粽叶飘香过端午、幸福和谐邻里情”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相继成功开展。

小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从何而来?党建的“口碑”如何建立?通过与居民群众的倾心交流,得出的结论是——党员们把民生事真正办到了居民心里。小网格连着大民生,今年以来,寿光已将“同心筑网”工程列入年度26件民生实事之一,当作“10·20·50”重点工作中的10件重点突破事项。我们相信,在党建引领下,“五网”同心,幸福和谐的民生之花必将美丽绽放,绘就党群共治的最大“同心圆”。(寿光日报记者 王静通讯员 刘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