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展示
婚姻家庭辅导
“来协议离婚的夫妻,基本没有多大的隔阂,多数是因为婚姻生活中缺少第三方说和者而导致矛盾放大,咱们就是来当‘劝和者’的。”“家是讲爱的地方,你让我点儿,我让你点儿,抱怨少了,矛盾就少了。”每天,在婚姻辅导员微信小组群里,忙碌一天的志愿者们会就当天的服务情况进行交流,互相传授婚姻调解的“秘诀”。
早在2017年,寿光市关工委、寿光市妇联、寿光市民政局就联合在全省率先成立婚姻家庭志愿者辅导中心,主要针对协议离婚人员开展婚姻指导、心理疏导、婚姻危机干预、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截至2021年6月底,共接待协议离婚夫妻12053对,其中5012对夫妻经过辅导后达成和解,和解率达41.6%。
近年来,婚姻家庭志愿者辅导中心立足家庭,把脉婚姻家庭矛盾产生原因及化解方法,强化队伍,完善机制,特别是创新实施的“三全”工作机制、“引导分流、倾听判断、说服教育、跟踪回访”四步工作法等,有效推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关口前移,探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开创了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工作的新局面。
组建高素质志愿调解队
提供全天候无缝隙服务
“从多年调解经验看,夫妻争吵后若一方焦虑,说明这段婚姻还有回旋余地,适当调解完全可以化解矛盾,让夫妻俩重归和好。”婚姻辅导员董丽华说,自婚姻家庭志愿者辅导中心成立以来,她就报名加入这一志愿者队伍,一做就是四年多时间。期间,她调解了近百起离婚纠纷,夫妻和好的近一半。
婚姻家庭志愿者辅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婚姻辅导成效如何,关键在辅导员,为组建一支高素质志愿队伍,中心通过媒体等广泛宣传发动,吸纳最大范围的热心公益事业、热爱生活、善于沟通、有一定法律知识基础的爱心人士参加。如今,寿光从事婚姻家庭调解服务的志愿者近2000人,其中巾帼志愿者占78%。“她们来自基层、服务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现了婚姻调解服务全天候、无缝隙。”该负责人表示。
延伸婚姻调解服务
创新构筑“寿光模式”
“婚姻家庭的和谐,不能仅仅依靠离婚前的调解。”采访中,多位志愿者表示,如果夫妻双方都能提升家庭责任感,提高婚姻经营能力,那么家庭矛盾就会少很多,离婚的概率就会大幅下降。
“非常感谢老师指导,让我们提前了解了爱情与婚姻的本质,以及未来组建家庭双方各自的责任与义务。”近日,在婚姻登记中心婚前指导窗口,一对新人紧紧拉着彼此的手,幸福和甜蜜溢于言表。通过填写《婚前问卷调查》,并与志愿者沟通交谈,两人表示受益匪浅,更加了解了婚姻和爱情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这是婚姻家庭志愿者辅导中心开展婚前培训的生动场景,她们组织志愿者在辅导中心婚前指导窗口引导新婚夫妇填写《婚前问卷调查》,开展婚姻关系评估,并动员他们参加每月一次的婚前知识培训,邀请专家就夫妻相处模式、家庭关系处理、家庭角色和责任等知识进行指导。目前,共开展培训72期,培训近8000人次。
婚姻家庭志愿者辅导中心还组织志愿者深入镇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婚姻家庭知识和科学教子知识的宣讲,提升了群众的家庭经营能力;组建了130人的“一家亲”志愿调解服务队,为圣城、洛城、文家三个街道的36个城市社区居民提供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和物业矛盾调解,被亲切地称为矛盾调解的“及时雨”和社区群众的“贴心人”。
2018年,山东省民政厅推广了寿光做法,2020年将寿光市列为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市;2019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来寿光视察,给予高度赞扬。寿光市婚姻登记中心主任林华东介绍“:婚姻家庭辅导的成功,表面上是离婚率的降低,深层次上是市民思想道德水平获得了提升,辅导工作以德润心、以德化人的根本意义正在于此。”
健全长效运行机制
开创婚姻调解新局面
在做好各项调解服务工作的同时,婚姻家庭志愿者辅导中心还注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构建了由关工委、妇联、民政、公检法司等多部门参与的婚调工作服务机制。
把婚姻家庭辅导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寿光市妇联拿出专门资金,用于婚前培训和婚姻家庭知识宣讲工作的开展;辖区街道为“一家亲”调解提供专项工作资金,配备专门工作室,保障了工作的开展;建立考核帮带机制,“两月一座谈、一季一点评、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表彰”,全面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氛围;评选表扬“最美家庭”“平安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2万多个,用各具特色的典型宣传活动引导民风、带动社风、培育家风,全面巩固幸福婚姻的基础。
近年来,寿光市婚姻家庭辅导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全国、省、潍坊市妇联和关工委多次视察调研,给予高度评价。婚姻家庭志愿者辅导中心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潍坊市三八红旗集体”等,志愿者辅导团队被评为寿光市“爱心榜样”。如今,婚姻家庭志愿者辅导中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婚姻保卫站”,有效促进了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为寿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寿光日报记者 侯增梅 通讯员 程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