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蔬菜品牌 带动产业提质、农民增收

蔬菜品牌建设提升工程是寿光市20项重大工程之一,自“10·20·50”重点工作启动以来,寿光围绕蔬菜品牌提升,从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打造、标准化基地建设、生产技术培训、媒体宣传、品牌推介等方面,大力实施“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农业品牌战略,加强与大型平台合作,全力提升寿光蔬菜品牌价值。

合作社+农场

引领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近日,在寿光市农业集成示范园区王永德的蔬菜大棚内,釜山88小番茄已经开始挂果。王永德说,他的番茄采用沙培模式栽种,不仅减少了土传病害,还大大提高了番茄品质。“和农场合作,销路不犯愁,价格也有保障。”王永德口中的农场是位于示范园区的寿光智慧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任晓阳是一名“80后”。2017年园区建成后,任晓阳便在园区试种釜山88小番茄,该品种因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订单量不断增加,为做好产品质量把控,他又新建了寿光智慧家庭农场,以一套成熟的运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一同发家致富。

“我们现在这个模式是以订单的形式发包农户,约定固定的收购价格,在大棚菜收获后进行回购,再以农场的平台卖出去,这样一来,农户收入比个人售卖价高出两三成。”任晓阳表示,寿光智慧家庭农场致力于打造集绿色种植、休闲采摘、研学教育体验于一体的多样化家庭农场,目前,农场已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和农业园区订单种植釜山88小番茄、高VC辣椒等高端蔬菜品种55亩,2020年12月份注册“智慧农牧”品牌后,相关产品已成功推入全国一、二、三线城市。

“智慧农场下一步的发展模式是,以园区自有的大棚进行试培、试种,发展周边的农户种植,带动区域经济效益提升,然后不断引入新品种,将农场平台、智慧农牧的品牌进行全国推广。”任晓阳表示。

为解决淡季蔬菜价格低、个别蔬菜收购商压价等问题,稻田镇崔岭西村村“两委”带头创办了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61户,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年出口蔬菜2000吨,销售额超1亿元,为社员增收1万元,村集体增收90万元。同时,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下设资金互助合作社,每年为菜农发放贷款600多万元,满足农民金融需求。村党支部引领创办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同时,也给不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2020年,村集体收入430万元,人均年纯收入4万元。

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西村众旺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崔玉禄表示,下步,他们将继续打造寿光品质蔬菜品牌“崔西一品”,进一步提升智慧农业建设水平。另外,投资500万元的蔬菜物流分拣中心将于10月份投入使用,合作社相关产业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更好地带动社员增收致富,引领当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为强化崔西一品、智慧农牧等蔬菜品牌的打造,今年4月,寿光市发布了“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依托蔬菜合作社联合会对品牌统一管理,开展了寿光蔬菜单体品牌推介、网络名人助力蔬菜品牌提升、新闻发布会、专题研讨会等一系列品牌打造活动,对现有蔬菜单体品牌和知名农产品进行了集中展示推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认证达56家,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产品达10个。

打出“组合拳”

提升蔬菜品牌影响力

2021年初,寿光市委、市政府筛选确定了10件重点突破事项、20项重大工程、50个重点项目,集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全市工作,进行攻坚突破。蔬菜品牌建设提升工程是寿光市20项重大工程之一。自“10·20·50”重点工作启动以来,寿光围绕蔬菜品牌提升,重点从组织体系建设、蔬菜品质提升、品牌宣传打造等方面进行突破,将蔬菜品牌提升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以品牌化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效果。

规范组织体系建设。以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提升为重点,依托蔬菜合作社联合会,对合作社进行规范提升,制定下发了《蔬菜合作社样板社规范提升标准》,高标准打造样板社9家。初步制定了《寿光市家庭农场规范提升扶持政策》《重点打造示范家庭农场标准》,确定了3家家庭农场进行样板打造。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进行全球良好农业规范和中国良好农业规范“双认证”对接,第一批拟在寿光选取发展较好的3家合作社已率先开展认证。

突出抓好品质提升。农业农村局联合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编制了《日光温室高品质蔬菜生产技术规范及要点》,开展了39期标准化生产培训,确定了4家基地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生产者素质和产品品质。成立寿光市蔬菜技术员协会,整合现有技术资源和队伍,对外整体输出蔬菜全产业链技术和标准,加快推进寿光从生产基地向综合服务基地转型。

持续开展品牌宣传。举办了纪录片《蔬菜改变中国》研讨会和蔬菜单体品牌推介会、品鉴会、发布会,组织短视频创作大赛,开展线上线下推介活动20场次,在主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打开了蔬菜品牌宣传的新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突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个主体,打造示范样板,并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合作,开展全球良好农业规范和中国良好农业规范双认证。同时,与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合作编制‘高品质蔬菜生产技术规程’,选取部分基地进行试点,以点带面,在全市开展标准化生产大培训,提升整体蔬菜品质;依托蔬菜合作社联合会,制定寿光蔬菜区域公众品牌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授权使用蔬菜品牌标志,形成政府背书,尽快打造一批企业单体品牌,提高蔬菜品牌的全面影响力。”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林林表示。(寿光日报记者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