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办实事 甘当群众“电保姆”——记国网寿光市供电公司田柳供电所所长刘浩

30多摄氏度的高温,普通人站在太阳底下就会大汗淋漓,而在施工现场,一位47岁的硬汉,头戴安全帽,身着蓝色工作服,正指导电力施工人员铺设线路,他就是国网寿光市供电公司田柳供电所所长刘浩。

27年前,刘浩从部队转业入职国网寿光市供电公司,在工作中他发挥军人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一名退役军人的赤子之心。田柳供电所在他的带领下,先后获得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领先标杆供电所、寿光市“青年文明号”、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同期线损劳动竞赛先进供电所”、国网潍坊供电公司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

超前谋划电网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电网先行。作为供电所所长,刘浩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担任所长期间,他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低电压”治理为契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加强电网建设,先后完成了后疃村、寨里村等30个村的农网改造工程,共新上或改造变压器达30台,合计容量12000千伏安,延伸10千伏线路5.56千米,改造低压线路7.24千米,居民用电质量获得质的提升。针对农业用电超负荷、安全水平低的情况,刘浩加快了农业台区的改造工作,积极与各村委沟通协调,安排人员跟随施工队,完成了辖区内38个农业台区的改造,共新上农灌变压器38台,有效改善了电网运行环境,为田柳镇的经济发展“充足电”。

奔赴抢修一线 用心为民服务

做供电工作,要宏观掌握全区域供电情况,更要有迅速处理突发供电故障的能力。

“紧急情况,10千伏洼底线接地故障,沿线全部停电……”今年4月15日晚,天正下着雨,刘浩接到调度室打来的电话。此时雨越下越大,他全然不顾,带领3个抢修小分队奔赴抢修现场,巡视检查线路设备。这条线路合计有20多公里,而大部分线路离道路较远,车辆进不去,他就拖着疲惫的身子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走在乡间泥泞的道路上。经过3个小时艰难巡查,抢修小分队顺利排查了故障,在最短的时间内为附近8个村恢复了供电。

抢修结束不久,刘浩又接到恒通金属负责人打来的求助电话,“我们设备停电了,厂里电工手足无措,查找不出问题所在。”面对焦急的客户,刘浩顾不上片刻休息,冒雨赶赴厂区,排除故障时已是深夜了……

冲锋在“疫”线 保障企业用电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冲锋在前,这是刘浩的职责和使命。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行动,与辖区各村对接,了解疫情防控情况,关注企事业单位、岗哨卡等办公场所用电需求,把做好医院供电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为确保企业复工用电安全可靠,他组织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辖区新龙集团、豪迈汽车检测中心等企业,了解企业用电需求,对企业供用电线路、设备运行情况开展巡检消缺;结合企业各自情况了解企业发展计划及用电需求,做好负荷测算,指导企业安全用电;针对企业提出的恢复用电申请,开辟“绿色通道”,简化业务办理流程,为企业复工用电做好全方位服务。

改造低压线路 提升居民用电“获得感”

“用军人的标准执行每一次任务!”这是刘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向客户承诺:随叫、随到、随修,24小时值班,365天无休。

为农村企业做好后盾和“电保姆”,是工作的当务之急。为了最大限度地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刘浩带领大家制定了各种便民措施,并开展便民服务,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及时解决客户在用电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开通了用电绿色通道,设立服务热线,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2019年6月,在得知东头村存在低电压情况后,他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商讨解决办法,一方面积极申请改造资金并主动与村委沟通、协调;一方面逐户走访,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大部分群众都说“这是利民惠民的大好事,我们支持”。但极少部分群众说,“不改我们也照样点灯,改不改无所谓,占我家的地我是不干!”刘浩耐心解释,讲解政策,通过利与弊剖析,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材料到位后,他身先士卒,坚持在生产第一线,早上7点开工,中午吃喝在工地,啃一口面包,喝一口凉水。为了不影响群众的生活用电,当天拆下的线路,当天恢复送电,往往是在晚上7点以后才收工回到住处吃饭休息。他同施工队员一起吃、一起住,计划6天完成的改造工程提前2天就完成了,共立杆20基,架设高压线路402米,低压线路597米,安装配电箱1台,快速解决了低电压问题,改善了村民的用电状况。

“干好本职工作,当一名合格的电力人”是刘浩对自己工作的承诺;“让人生在岗位上闪光,用生命铸造灿烂的未来”是刘浩对事业的追求。站在新的起点,刘浩立志将永葆军人本色,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保持使命感、责任感、价值感,立足电力岗位,为国网寿光市供电公司发展再建新功,再创佳绩。(寿光日报记者 侯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