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寿北是一片片盐碱地,曾 经耐盐碱的棉花是寿光北部农民的主要收入来 源。如今,你再来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走走 看看,这里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这里不仅有鲜 艳的西红柿,有高品质的大米,还有肥美的大闸 蟹……
又到“秋风起,蟹黄香”的季节。近日,记者 来到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北木桥村,看到 一片片水域内,养着正待上市的大闸蟹,看着湾 塘岸边张牙舞爪的大闸蟹,养殖户张树民满心 欢喜。
“我们养的大闸蟹跟阳澄湖大闸蟹的蟹苗 是一种,都叫中华绒螯蟹。”47岁的张树民告诉 记者,2013年,他在东营包了40亩河塘养殖这 种大闸蟹,当时养殖非常成功,养的大闸蟹都供 不应求。2017年,他回到北木桥老家,经过一番 考察后,在盐碱地区域承包了200亩湾塘,开始 养殖中华绒螯蟹。
虽说大闸蟹是人工放养,但却是自然生长, 生态养殖。张树民告诉记者,大闸蟹比较好养, 喂养前期,湾塘里面有很多野生的鱼虾,大闸蟹 都会进食掉。喂养后期,他就准备一些玉米、黄 豆、冻鱼来制作食料,并按照大闸蟹的生长周期 来投放。当然,大闸蟹吃的食物也有讲究,比如 说玉米,一定要买带着胚芽的玉米才可以。
咸水养的蟹子口感要比淡水蟹养得好,所 以盐碱地里长大的大闸蟹味道更显独特。大闸 蟹的生长周期从投苗到成熟,一共是经历 8 至 14 次蜕壳,一般到中秋节的时候,它的蜕壳就 要结束了。它蜕的次数越多,个头就越大。临近 中秋,张树民养殖的大闸蟹也开始上市了,他 说,今年的大闸蟹亩产量约200斤,200亩的水 面能产 4 万余斤,平均价格能卖到每斤 50 元, 又是一个丰收季。
现在,张树民已经从一个人的“单打独斗”, 发展成了一个有十几人的公司,他们有自己的 宣传团队、销售团队、售后团队……目前,除了 线下销售,张树民还在各个网络平台开始线上 销售,都非常受欢迎。“网上购买大闸蟹的以省 内的客户居多,24 小时基本就能到货,大闸蟹 到了客户手里,都还是鲜活的。”
“我们公司的大闸蟹注册了一个商标,叫 鲁寿巨淀湖,我们想打造一个品牌——南有阳 澄湖大闸蟹,北有巨淀湖大闸蟹。让寿光人吃 到真真正正的属于我们自己养的大闸蟹。”张 树民说。 (寿光日报记者 刘菁菁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