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聚力 织密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

开展各类活动,用情、用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请各位家长和老师加入微信小程序班级小管家,今后每天在这里打卡。”9月3日,在明珠小学一年级六班的班级微信群里,班主任袁老师发送了一条通知。进入班级小管家,家长们可以每天进行线上防溺水、防电信诈骗打卡,时刻提醒自己保护好未成年人。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溺水事故发生,今年以来,寿光市全面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溺水体系。这也是寿光市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寿光市共有未成年人220185人,占寿光市总人口的19.8%。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寿光市成立了“总指挥部”,由寿光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市委副书记、市长任“指挥”,寿光市委、市政府分管同志分别负责相关工作,民政、教体、公安、网信等15个部门单位直接参与。今年寿光市多次召开有关会议,集中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研究工作规划和有关具体问题。在各镇街区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配备专职儿童督导员29名。在各村(居)配备儿童主任1012名。同时,在42个部门单位和78处社区、学区及公共服务场所,聘请了376名儿童保护义务观察员,开启了寿光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格局。

未成年人保护不是靠一方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集聚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织密关爱保护网。寿光市现有社会散居孤儿56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62人,困境儿童42人,特困未成年人9人,农村留守儿童1人。按照国家现有的救助标准,寿光市对这些困难群体按月发放基本生活费保障基本生活。其中,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1540元,困境儿童每人每月不低于1078元,特困未成年人基本生活费标准为每人每月836元。以上均达到或高于国家福利保障标准,实现了及时足额发放。在工作中,寿光市还开展了“孤儿健康关爱”“白血病救助”等7项针对儿童的医疗救助项目,并“一对一”安排结对帮扶健康医生。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创设“新龙助孤成长基金”,定期开展集中走访、慰问困境留守儿童活动,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全周期的助学体系。联合社工机构和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对孤困儿童开展“助托希望”项目,“手牵手”改善特殊家庭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认可。

孙家集街道胡营王村10岁的小彤最近很开心,因为她的家里多了一个书屋,这个书屋是志愿者们专门帮她打造的。以前小彤没有独立的学习空间,她一直希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房间。通过“希望小屋”改造项目,小彤的愿望得以实现。

小彤“希望小屋”的建成,是寿光市落实“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的具体行动。近年来,随着扶贫政策的完善,特殊家庭孩子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寿光市动员和凝聚企业、公益组织、爱心个人等社会各方力量,针对经济困难家庭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至14岁儿童,依托原有住房打造独立的空间,建成一批“希望小屋”,改善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截至目前,希望小屋已建成43处,今年拟再建20处。

未成年人保护要真心呵护,用心守护。除了“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之外,寿光市在暑假期间还实施托管工程,建立暑期托管点27处,重点照管双职工、外来务工和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加强对孤儿、留守儿童、现役军人子女等群体学生的关爱。实施防溺水工程,对我市1264处河流、塘坝等水域建立台账,每天组织1683多名村干部、学校教师、青年志愿者等,在危险区域开展“三看三问一随机”专项行动,并配备智慧智能设施,形成了物防、人防、技防相融合,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参与的联防联控网络。实施防校园欺凌工程。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推动法制校长全覆盖,全面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配备了保安力量和设施。实施网络保护工程。引导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线上保护,建立了疏堵结合、人物同防、政社衔接的综合保护机制,提升了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责任重大,必须用情、用心呵护他们健康成长。他们开心的笑脸,就是给我们工作的‘嘉奖’。”寿光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寿光日报记者 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