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道揆:满园桃李斗芳菲 且把夕阳作晨晖

退休前,他许身孺子,情系教坛,敬业乐教,桃李天下;退休后,他尊贤敬道,汲古铸今,潜心于寿光古代文化名人的研究,成果丰硕。他就是89岁的老教师魏道揆。

在教师节之际,记者采访了魏老。从教40余年,他培桃育李;退休近30年,他笔耕不辍。“穿越历史的隧道,站在印先贤足迹的热土,与先民开展心灵的对话。顺着他那深邃而探究的目光,寿光文脉的传承与发扬,已穿透岁月的尘埃,跨越了历史的千年时空,在寿光这片圣土上,开出了古老而新颖的奇葩。”这是2007年度“感动寿光年度人物”评选委员会授予魏老的颁奖辞。

学子如云 桃李天下

回首过往,魏老说:“青年时读书、毕业后教书、退休后写书,我这一辈子都在跟书打交道。”1959年曲师大中文系毕业后,他先后执教于山东部队转干速中、青岛一中、北镇师专、淄博师专、寿光中学等学校,一干就是四十多年,且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桃李成荫,学子如云。

“18岁时,我走上了讲台,自此便喜欢上了这个‘舞台’。”魏老说,后来在山东部队转干速中教书的3年岁月,让他终生难忘。这里的学生都是志愿军转业,很多是刚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战士,学生的年龄比他都大,因此,教学中与战士们的共事经历,让他受益匪浅。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教师这个职业看起来平凡,却很光荣、崇高。”魏老说,从1950年教书到1991年退休,他去过很多学校,教过小学、初中、师范、师专,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就业于多个领域,这让他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回首过往,魏老说:“青年时读书、毕业后教书、退休后写书,我这一辈子都在跟书打交道。”1959年曲师大中文系毕业后,他先后执教于山东部队转干速中、青岛一中、北镇师专、淄博师专、寿光中学等学校,一干就是四十多年,且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桃李成荫,学子如云。“18岁时,我走上了讲台,自此便喜欢上了这个‘舞台’。”魏老说,后来在山东部队转干速中教书的3年岁月,让他终生难忘。这里的学生都是志愿军转业,很多是刚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战士,学生的年龄比他都大,因此,教学中与战士们的共事经历,让他受益匪浅。“一支粉笔,三尺讲台。教师这个职业看起来平凡,却很光荣、崇高。”魏老说,从1950年教书到1991年退休,他去过很多学校,教过小学、初中、师范、师专,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就业于多个领域,这让他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修撰立世 寄言明志

“谁都无法阻止时光飞跃的步伐,谁也无力阻止日渐苍老的容颜和身躯,但是我们可以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1991年退休后,魏老将生活安排得充实而丰富。他说,60岁以后的岁月,浓缩了人生几十年的经验和智慧,所以也是人生真正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退休,对人生之路来说,只是一个段落,不是终结。”

的确,退休对于魏老来说,意味着人生进入了“第二个春天”、第二个“黄金时期”。“短暂而宝贵的时间,利用起来可以大有作为。”魏老对记者说,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中,必须时时叮嘱自己、激励自己,给自己亮起一盏前行的心灯;必须磨砺自己、照亮自己,这样才能把人做好、把事干好、把路走好。

“我学了一辈子语文,教了一辈子语文,有一定的人生和社会经验积累,晚年可以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长处,搞一些学术研究工作。”魏老说。多年来,他写出了《东方朔研究新探》《安静子文选译注》《安静子诗词选注》《<中论>评注》《任昉评传》等10多本学术专著、自传体文集。

怀乡爱土 家国情怀

魏老是纪台镇魏家庄人,该镇是纪国故城所在地,而纪国是寿光最早的侯国之一,文化灿烂,名流辈出。退休后的30年里,魏老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枯燥而有意义、平凡而又非凡”的工作上。寿光古代八位名家才俊中,有四位文学家进入他的研究视线和方向,即东方朔、徐干、任昉、安致远。魏老或为名家作传述略,或为其诗文校点注疏,这让他“压抑已久”的巨大热情和能量得到了最大程度释放。

年岁之秋,桑榆之晚,魏老以宁静淡泊的处世心态,积极入世的文人情怀,不羡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以诗书为乐,以著述为务,以继承和弘扬寿光古代文化、传播精神文明为己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非凡的意志和执着的追求,以两三年一本学术专著的惊人速度,先后完成了十多部学术专著,铸就了骄人的业绩。

硕果累累 业绩卓著

魏老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退而不休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尊贤敬道、仰慕先贤、著书立说、奉献社会为动力,专注学术,潜心研究寿光古代文化名人,业绩令人瞩目。

魏老出版的《安静子文选译注》《安静子诗词选注》两书均获寿光“精品工程”奖,并获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潍坊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论>评注》荣获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潍坊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魏老被评为“感动寿光年度人物”,2009年获得“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寿光时代功勋人物”提名奖,2011年被寿光市委、市政府授予“老有所为奉献奖”,2011年获“农圣文化奖”特殊贡献奖,中共建党90周年被山东省委老干局授予荣誉纪念章和荣誉证书,2017年被寿光市委、市政府授予“文化名人”荣誉称号,2018年被寿光作协授予特别荣誉奖……所有著作均被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珍藏。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个深沉夜晚,他挑灯夜战、通宵达旦的付出;是无数个金色黎明,他伏案凝思、奋笔疾书的努力。满头白发,记载着他的峥嵘岁月;额头的皱纹,铭刻着他的艰辛付出。如今,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摞摞厚厚的书稿,一部部精美的撰著,字里行间凝聚着他的心血,篇篇章章闪烁着他的智慧。他一生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尊贤敬道,汲古铸今,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研究硕果回报乡梓。

“以出世的淡泊心态积极干入世的事业。只有吃苦,才能吃甜;只有埋头,才能出头。”魏老说,这是他的人生哲学。(寿光日报记者 郑小菲)